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日宣战,二战进一步升级。美国政府怀疑那些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的日本人中间有谍报分子,于是将境内所有日裔居民遣送至荒漠地带的拘留营,直到战争结束才遣返。对那些无辜的平民来说,这是一种痛苦和屈辱的不幸遭遇。这段历史正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小说《雪落香杉树》的背景。小说虚构了一座西雅图附近的海岛,日裔少女初枝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战争、种族歧视与谋杀,种种往事的回忆如雪片在三天的时间内纷繁落下,绵密无尽的叙事中显现命运与人心的浮沉。小说作者戴维·伽特森成名前是一位高中教师,每天晨起写作,积十年之力终于一朝功成,小说荣获1995年福克纳文学奖。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也是一位作家的成名作。据说,这本具有黑色喜剧风格的小说在很多国家的书店都遭遇过被放入农业机械一栏的尴尬,但正是因为这个古怪的书名,口口相传的好口碑,硬是闯入了畅销书的行列。该书讲述了一位长期居住英国的84岁老父亲恋上了一个想通过结婚移民的36岁乌克兰掘金女,长期觊觎父亲财产的姐妹二人组成联合战线,欲将乌克兰掘金女痛打一顿再赶回老家。作者玛琳娜·柳薇卡祖籍乌克兰,生于二战期间的德国集中营,后来移民英国。在写这本小说之前,玛琳娜曾经写过六本如何照料老年人的专著,所以她才会把一个84岁鳏夫春心萌动的所作所为写得惟妙惟肖,把家庭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写得入情入理。书名的启发来自玛琳娜的父亲,她的父亲真的在写一本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我之所以借用他的题目,是因为我想用幽默和有趣的方式来表现我父母辈的苦难史”。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丘彦明进入台湾《联合报》做副刊编辑,开始与众多华人世界的重要作家打交道,手写信件约稿或做访问。他们当中有年事已高的台静农、梁实秋,正值壮年的白先勇、三毛,还有隐居美国的张爱玲……经年累月,老一辈作家和丘彦明的关系自然变成一师半友,不少中生代作家更是成了他一辈子的朋友。若干年后,丘彦明选出关于12位作家的采访文章集结成书,于是便有了《人情之美》这样一部充满人情味的台湾文坛八十年代回忆录。年迈的梁实秋先生动情回忆老北京的糖葫芦;三毛带丘彦明一同种菜、看海、闯沙漠;白先勇倾诉将《游园惊梦》搬上舞台的幕后甘苦;张爱玲与丘彦明的45封往来书信中流露出幽默和亲切……通过这些温暖的回忆,丘彦明书写出一位位作家朋友的丰满人情,勾勒出一个文学黄金时代。
美国一位年轻父亲为14岁的儿子写下三封长信,“我希望你拥有自己的生活,一种远离恐惧的生活,甚至远离我”。三封长信集结成书,一出版立即成为现象级畅销书。这位父亲是塔那西斯·科茨,这本书叫《在世界与我之间》。科茨是一位成功的黑人父亲,完全可以给儿子良好的教育、丰富的人脉,但依然对儿子的前途感到悲观。他的朋友琼斯被警察误认为是嫌疑犯而遭枪杀之后,他开始担心,担心儿子某一天出门后就再也回不来,被警察暴力或街头暴力剥夺生命,担心只要种族偏见存在,他的下一代还是会因为身份而遭遇不公和不幸。书信中写下了他对儿子的期待:“我从不要求你加倍优秀,却一直希望你在这短暂光明一生中的每一天都努力抗争……我会让你成为这个可怕而美丽世界中的清醒公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