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以案说防支招夏季安全防范
5起典型案例警示市民
2017年07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怀磊 通讯员 付朝旺
  
  炎炎盛夏,盗窃、街头抢夺、诈骗等案件随着温度升高而有所抬头,聊城东昌府警方根据近期发、破案情况,提醒广大群众,一定要加强自身安全防范,精心护好“钱袋子”,防止人身及财产受到损害。
  典型案例一
女子外出要结伴而行

  6月25日深夜11时许,东昌府梁水镇某村的赵女士从婆家赶往娘家看望突发急病的母亲,途中经过一片小树林,突然从树林窜出一男子,持棍威逼其拿出300元后,强行将其带至一偏僻处欲对其奸淫。该女子边反抗边呼救,被路过群众安全救下,歹徒随即逃窜。
  梁水镇派出所民警分析,夏季天气炎热,中午高温,离村偏远的地方很少有人,特别是高秆农作物快速生长期,犯罪分子往往利用“青纱帐”作掩护,实施抢夺、抢劫和强奸犯罪。因此,警方提醒群众,中午、深夜外出时,一定要尽量避开不法分子易于作案的地段,随身也不要携带贵重物品和数额较多人民币;特别是女性夜间外出一定要结伴而行,遇有不法侵害时迅即大声呼救,并记清犯罪分子穿着和身体等特征,及时报警。
典型案例二
贵重物品莫外露

  6月20日13时许,住在闫寺办事处的秦女士在一摊点给孩子买雪糕时,一骑摩托车男子突然窜其身后,伸手将脖颈金项链夺走,秦女士急忙报警。闻讯,闫寺派出所根据秦女士提供线索,加大巡控力度,并与次日11时许,在辖区某网吧将两嫌犯亢某、刘某抓获,并在其租住房屋内缴获秦女士被抢金项链。
  警方提醒,夏天衣着清凉,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容易暴露,而商场、公交站台、摊点是不法分子抢夺作案的主要场所。夏天外出一定要警惕骑无牌摩托车、专注观望女士和身边“贴身”等陌生人。乘坐公交车,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挤,钱包放在贴身口袋;到商场试穿商品时,钱物不要离开自己的视线,最好委托同伴或商家看管;金项链不要全部露在身外,以防犯罪分子伸手抢夺。
典型案三
夜间开门窗
休息易被盗

  6月24日8时,道口铺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案,称其夜间被犯罪分子跳窗入室,被盗手机两部和现金2000元。该所根据小区内监控录像,很快锁定犯罪分子,并将张某、姜某两男子人赃俱获。
  警方提醒,夏天夜间开门窗睡觉是一些市民休息的老习惯,殊不知,这种休息方法,不仅给犯罪分子实施盗窃提供可乘之机,也给自己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夏天夜间休息时,一定要关好门窗,有条件的住户可以安装报警系统,无条件的用户窗台可放置暖水瓶、花盆或空瓶、易拉罐空盒等物品;夜间休息时,一定要将贵重物放置离己最近的地方。
典型案例四
贪图便宜吃大亏

  聊城城区小青在朋友圈中看到一个“微商城分享朋友圈送华为手机”的链接,心想发个朋友圈就能得手机,真是天上掉馅饼了,便点了进去。网页显示要先关注微信号才可以送手机,小青照做。之后,他点击了“免费赠送华为手机”的选项,弹出一个活动简介,显示需要交30元的体验金,并自动跳转到支付界面。此时小青并没有产生怀疑,想着30元买一个华为手机也很划算,便用支付宝支付了30元,并填写了相关个人信息。接着小青收到一条微信,内容为:“紧急通知,已经支付体验金的用户基本完成信息核对,奖品明天统一派发。明天下午会将物流单号发到您手机中。没有备注手机号码的用户,工作人员无法联系到您,请重新付款体验金到官方支付宝账号。收到手机后会将30元体验金返还。”可是至今小青也没收到物流单号,也联系不上对方,更别提手机了。
  警方提醒,随着暑期高考录取工作的的到来,为考生送手机活动进入高峰。犯罪分子利用一些人贪便宜的心理,以赠送手机为名,实则利用此活动收集个人信息,进行信息倒卖。甚至还有犯罪分子利用这样的活动骗取钱财。引黄灌区派出所提醒市民不要轻信“免费赠送”、“分享朋友圈赠送”等广告信息,慎点不明链接,更不要在不明链接内填写自己的银行卡、支付宝等财产账户信息,谨防诈骗。
典型案例五
切莫相信花钱上名校

  去年,东昌府区沙镇乔先生儿子高考落榜,正当其为孩子上学犯难时,一位自称省教育厅中年男子走进他的视线,对方称,其在教育厅工作,与高考办负责人是“铁哥们”,只要乔先生肯出钱,包孩子上国家重点大学。乔先生按照对方要求,先后两次付给其13万元后,与其失去联系,再无音讯。
  警方提醒,今年高考录取工作开始,不法分子打着高考招生的幌子实施诈骗犯罪蠢蠢欲动。在此沙镇派出所民警提醒广大考生及其父母,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被名校繁多的宣传所迷惑。即使花钱上大学,也要对学校进行一番实地调查,千万不要盲目做出决定。据国家教育部门证实,花钱上名牌大学纯属无稽之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