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真的“丧”吗
2017年10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火锅

  冬天在海边住的时候,第一次看了《海边的曼彻斯特》。我身边的海是热带海,这部电影却是色调冰凉,一开场是冬天,阳光明亮,却寒冷彻骨。春天来的时候,故事也就结束了。看完之后,身体感受到的热和精神感受到的冷叠加在一起,互不融合。然后春天过去,夏天过去,初秋到来,这个电影进了院线,在电影院里又看了一遍。电影本来就是时空的艺术,生活的时空也在缓慢地变化,只是没有电影中时空变幻的魔术性。但是,在不同的时空中看这部电影,生活忽然摆脱了日常性的束缚而升腾起来:我感受到了魔术一般珍贵的幻觉。
  《海边的曼彻斯特》用两条线索平行叙事,一条是过去,一条是现在。“过去”是从海边的曼彻斯特小镇走到波士顿,“现在”则是从波士顿回到小镇;“过去”是从秋到冬,“现在”是从冬到春。两条线索非常对称,互相配合,互相解释,叙事的同时制造悬念: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然后又在合适的时间给出答案:醉酒、壁炉、大火、三个孩子的死。两条线索的平行前进非常协调——每次时空更换都在最好的位置,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并不夸张,不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童年马小军的书包扔上天空,掉下来接住的是少年马小军;也不像《天堂电影院》里,教堂的钟声切成教父手里急剧摇晃的铃铛。这个电影里,时空转换所依据的点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叙事、情绪、节奏。
  像所有的好电影一样,《海边的曼彻斯特》情节简练,每一场戏都必不可少,除了Lee和侄子Patrick之外,其他角色基本只要两三场戏就能够完成人物塑造和满足情节需要。
  也像所有的好电影一样,《海边的曼彻斯特》情节简练而细节丰富准确。开场不久,Lee从酒吧回到自己住的半地下室,酒吧的音乐还在延续,镜头梦游一样平移,黑暗中忽然出现一扇火红而黑暗的四方形。Lee打开了灯,原来那小小的四方形是房间的窗户。窗户被外边的路灯照亮,才会有那样奇怪的红色。窗户外面不时有走过的人的身体——这地下室是他给自己的牢笼。哥哥去世,大家问需要通知谁,他说通知我的妻子,别人问他是不是指Randi,他才反应过来:哦,我的前妻。至于像镜头第一次跟着Lee回到他那个后来被烈焰吞没了的家时,正点着火的壁炉恰在画面正中;侄子拿着一根树枝一路敲打着栏杆,到家族的墓地里去试土地的硬度;侄子无论如何不想放弃的船的名字,来自Lee和Joe早逝的妈妈……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情节简练而细节丰富,才会让电影好看而又深深具有生活的质感。《海边的曼彻斯特》,是可以作为编剧的教科书来看的。
  二刷之后,我倒不觉得这个片子“丧”了,因为处处有暖意,只是被处理得很平淡。Joe是个细致的人,他活着的时候爱护弟弟,努力帮助他度过创痛,遗嘱里让弟弟做自己儿子的监护人,也是细心考虑过的,他想用这个办法把弟弟从赎罪的牢笼里救出来。哥哥的朋友George自己一大家子人,但是最后看到Lee实在无法走出牢笼,还是决定做Patrick的收养人。还有Lee的前妻Randi,在那段著名的飙戏段落里,Randi忏悔自己当初不该用语言去伤害他,她自己心碎了,他除了同样的心碎,还要背负着罪责。她有了新生活,而这个唯一能和她感同身受的人仍旧在牢笼中。这些话都还好,但Randi最后的那句“我爱你”让我有点震惊,震惊“爱”的质地如此坚硬,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存在。虽然“我爱你”没有什么用,被同一个悲剧埋葬的两个人无法互相安慰,哪怕面对面站着都是忍受不了的痛。《海边的曼彻斯特》有一个版本的海报,是Lee和Randi面对面站着,背后是冰凉的大海、飞翔的海鸥,而在电影里,他们面对面站着的时候,长焦镜头的景深处,是房屋拐角处的棱,像一道模糊而坚硬的伤痕,永不能愈合。
  有亲人之间的温暖、朋友之间的温暖、爱人之间的温暖,《海边的曼彻斯特》不能算是“丧”。这个温暖抵不过命运的残酷。命运是轰然驶来的坦克,温暖是手无寸铁的人手里举起的木棍。但是,这已经很好了,不是吗?
  现实的这条线中,时间是从冬到春。土地软了,哥哥能够下葬。Lee放弃了做Patrick的监护人,但他决定找一个两居室的房子,可以让侄子随时去住。片子最后,他和侄子坐在船上钓鱼,像很多年前一样——Lee和侄子、哥哥在船上钓鱼调笑的场景,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遍。
  仍旧是冷,但毕竟到了春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