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泰安1月8日讯(记者 白雪) 首批齐鲁名镇名村志丛书近日出版,丛书共16部,其中包括4部镇(街道)志、12部村(社区)志。其中,肥城市新城街道的《伊家沟村志》和《古店村志》入选。
记者来到肥城新城街道的古店社区和伊家沟社区,两部村志的主要采写者都是原村落里的村民。负责采写《古店村志》的鹿淑江老人73岁、负责这项工作的古店社区村党支部副书记辛德华也已经60岁。负责采写《伊家沟村志》的三位老人孙业才、韩立运、伊兆水,最大的67岁,最小的62岁。
这两个社区起初都不是为了去参加这个文化工程而写村志,却因为提前做了充足的调查研究,获得了这个意外的“惊喜”。
村志完成初稿后,肥城市史志办公室多次提出审读意见并修改完善,在肥城市史志办指导下,肥城市史志办副主任贾安东帮助他们改编纲目体,专家也提出很多宝贵意见,他们一一修改,最终得以入选。
村志编写过程中,肥城市史志办公室、档案局、土管局、民政局、新城街道等单位都提供了有关帮助。
《古店村志》采写成稿近两年,《伊家沟村志》创作出版近四年。
这四位老人都不会写村志,也不会用电脑打字,但是却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浓浓的乡愁,大量走访村里近百岁的老人,现“拜师学艺”学习志书写作技巧,还原了有关村庄的历史、人文、自然等大量的信息。
古店社区的鹿淑江老人告诉记者,当时他接下这个写村志的任务,碰到了不少困难,但又觉得很有挑战性,想着以后能给子孙留下点念想,他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时间比较久远,拜访的都是村里的老党员和老干部,他们年纪大了,有些也糊涂了,光一起座谈就座谈了30多次。”
古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辛德华说,等到春节前后,他们会把村志印出来,给每户居民都分发一本,让小辈们都了解一下村子的方方面面。
“确实是挺难,我们是在和时间抢一手的历史资料。创作期间,我们紧急赶稿,陆续有6位年事已高的老人逝世了。他们为村志的素材做了很大的贡献,如果再晚一些时间,可能有些信息就无法核实了。”伊家沟社区居民伊兆水说。
入选名镇名村
依据四类标准
首批入选的16部名镇名村志,是根据去年3月发布的《齐鲁名镇名村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经过申报、评选、验收、推荐等环节最终确定的。
在审核中,依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经济名镇名村”“其他特色名镇名村”“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四类标准,严格筛选申报村镇资质。
在编纂方面,在坚持志体的前提下,体裁运用、篇目设置、资料选择等作了适当创新。以记载镇、村域范围内的微观资料为主,根据不同类型特点,有选择性地记述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历史与现状,重在突出“名”与“特”的内涵,使我省最具代表性的村镇志脱颖而出。
40多万字的手写稿 老人们抄改五遍
在伊家沟社区居委会,负责编写村志的其中三位老人孙业才、韩立运、伊兆水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室书柜里堆满了他们手写的各种材料,每张纸上都有红笔勾勾画画的痕迹,很多纸张反复翻阅已经泛黄变软。
孙业才说,“要是我们会使用电脑的话,可能工作会比之前简单一些,每次我们有改动,得再重新抄一遍才可以,这40多万字我们反复得抄了五遍才定稿。”
为了能让材料更详尽,他们去全省各地找曾经在伊家沟村生活过的老人家里座谈,年龄大了速记记不下来了,他们录音以后,回来反复听,听一句记一句,实在听不懂的反复听上三四遍才能记录下来。
这几位老人说,在他们的采访调查过程中,压力很大,有时候着急得睡不着吃不香,总想着能把工作完成得更好。
“我们村里的老干部都逐渐百岁了,陆续也有离世的,当时我们想,如果再不抓紧记录下来,可能就真没机会了。好在,现在终于出版了,心里特别高兴。”
村龄有600余年,创多个肥城第一
伊家沟村位于肥城市新城北,紧依城区,为新城街道办事处所辖行政村,东部略高于西部。
明洪武元年(1368),伊氏、陈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曾以两姓氏命名“伊陈村”。原村“关帝庙”碑文记载: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该村曾叫“伊陈村”。后因该村东北大坑内有泉眼一个,泉水和东来之水汇流穿村西去,天长日久,冲击成一条小河沟,大家赞誉“泉好水秀”。清初,以此定名为“伊家沟村”,沿袭至今。
伊家沟村又是具有特殊政治背景的老村庄。1948年10月,肥城县民主政府进驻伊家沟村后,曾在这里召开了全县万人庆祝国庆大典盛会;在这里召开了肥城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肥城县第一次表彰生产劳动模范大会;肥城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肥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等均在这里召开。在这里组建了肥城市(县)人民医院的前身——大众诊所;建立了第一个肥城县合作社推进社;在这里进行了建乡试点,选举产生了肥城县第一个乡政府——伊家沟乡政府。
耳朵听的不一定保真 多问多走弄准确
负责采写《古店村志》史料的鹿淑江是个非常认真又较真的老人,他说,“咱不会写村志,但是咱可以学习人家的经验。在创作过程中得反复去核实材料的真实性。”
鹿淑江曾经是肥城市王瓜店镇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他教过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古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辛德华曾是鹿淑江班里的学生。“有的人写文章,前面是人名,后面一堆四字成语形容词,还不如写一件能真正反映这个人特点的实例,显得更生动活泼。”在写村志的日子里,他在夜里反复琢磨着材料是否属实,是否还有地方需要改进。“耳朵听的不一定是真的,不能听到什么就写什么。”
鹿淑江说,在采写过程中,很多人都帮助了他。党支部书记毛传军很重视这件事,和他一起,带着编修人员到各地学习经验。基本完成村志评议稿后,他们按时上交了山东省史志办公室,评审专家李迎春也提出宝贵建议。期间,村志编修人员还根据肥城市史志办副主任贾安东的修改意见多次进行排版校对。
坐落古旅店旁得名,如今已搬进新社区
在《古店村志》中,记录了这个村的由来,现在古店行政村由古店、北军寨两个自然村构成,位于肥城市西郊,北与王瓜店镇蒋庄村相接,东与白云村相连,南与西尚里接壤,西与王瓜店镇南军寨为邻。
古店村历史悠久,据《鹿氏族谱》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鹿氏先祖自王瓜店镇北仪仙迁此建村,因坐落在一座古旅店遗址旁,故此取村名“古店”。后来,随着其他姓氏的迁入,古店村逐渐扩大。
据《李氏族谱》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李氏兄弟自本县老城镇毛家小庄迁此建村,取村名镇扎(其含义无据可考)。清咸丰年间(1851—1862年)为防御兵乱,村民联防,曾筑寨台设军寨,因该村居北,故取名“北军寨”。
2010年,古店村借肥城市城区西扩之机,抢抓机遇,实施全村整体搬迁,建设居民新社区。
在新社区内,记者见到了建起的小高层居民楼。村里提高对村民的福利待遇,建起的高层老年房,户均一套。还建起了图书室、书画室、棋牌室、舞蹈室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