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为北二环、西外环、西二环三条新建道路“取名”
叫啥名听你的,采纳就奖500元
2018年07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每一条路名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北二环已经通车。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济宁7月10日讯(记者 贾凌煜) 日前,济宁市地名办发布公告,公开征集北二环、西外环、西二环这三条中心城区重点规划建设的城市快速路和外环交通干道道路名字。
  据了解,北二环路,规划为城市主干道,设计宽度60米、长度27.16千米,西起西二环,东至泗河大道(省道104),途经南张、二十里铺、李营、柳行、黄屯等街办,已建成通车;西外环路,规划为城市快速路,设计宽度60米、长度25.72千米,北起规划中的济北快速路,南至临菏路(国道105城区段),途经南张、安居、唐口等街办,已建成通车;西二环路,规划为城市主干道,设计宽度52米,长度23千米,北起规划中的长新路,南至临菏路,途经南张、长沟、疃里、安居、唐口等镇街。该路正在施工建设中。
  目前,这三条道路尚未正式命名,为有效突出道路功能理念,彰显道路内涵,现就道路名称开展征集活动。根据要求,道路名字应遵循“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特色,好找好记”的命名原则,力求地理依据、历史渊源、时代特点和文化特色有机统一,合理利用本土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体现济宁特色地名文化,尤其要突出内涵的丰富性、文化的包容性。同时,道路名称要朗朗上口、寓意健康、内涵丰富、简明通俗,命名用字规范,避免生僻字、贬义字、多音字等,做到响亮、大气、简洁、规范,更要体现“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的文化特色和中心城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7月11日至7月31日,社会人士可以函件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济宁市地名办投稿,经评选,符合要求的应征作品被采用后将给予500元/条奖励并颁发证书。邮寄地址为:济宁市任城区小教场街9号济宁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电子信箱:jnsdmb5840@sina.com,联系电话:0537-2253941。

济宁人盼望的大二环,今年年底就能竣工通车 130公里“大二环”环线将亮相
  本报济宁7月10日讯(记者 孔令茹 通讯员 陈得印) 备受济宁市民关注的济宁大二环路网正在加速构成,济宁北二环西延、西二环、东二环南延工程预计将于2018年年底通车,届时将与已竣工通车的南二环等互联互通,形成全长130公里“大二环”交通环线。
  目前,G105京澳线汶上任城界至唐口段改建工程(西二环)施工现场,全线跨径最大的桥梁——京杭运河大桥正在进行墩台及墩柱的施工,预计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跨中合龙。而整体的G105西二环改建工程将于年底通车,起点为日东高速济宁北出口,终点为南二环与老G105交叉口,路线全长33.4公里,设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
  济宁市公路工程公司该施工现场副经理杨征利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西二环通车后将南接南二环(机场路)、北接北二环(国道105至日兰高速济宁连接线),形成西二环,主城区交通网络更加立体。
  到2018年年底,G105西二环、北二环西延、东二环南延等工程将竣工通车,届时,将与已通车的南二环(临菏路)、北二环、东二环北段(省道104)、北二环东延实现互联互通,济宁大二环构建完成。
  “2018年,G105西二环等工程同步推进,G327曲阜张阳至任城长沟段也在建设施工中,这将形成一条连接济宁西二环、东二环、新机场的北部货运大通道。”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宋科表示,未来大货车将不再穿城而过,济宁大二构建打造出一条环形的货运大通道,同时减少空气污染、提升空气质量,还将进一步拉开了济宁主城区城市框架。
地名专家教您 如何给路取名
  本报济宁7月10日讯(见习记者 褚思雨) “济宁市是除济南市以外,保留历史地名最密集的城市,传承丰富了地名人文历史内涵。”济宁市民政局原地名办主任、市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培安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济宁历史文化色彩浓郁,在对三条道路的命名时,既要突出中心城区的特点,又要确保与老城区道路名称风格一致。
  城区内很多大街小巷的道路名称历史久远,很多都是以寺观庙堂或行业市场而得名的。“每当念起竹竿巷、财神阁这些路名,便勾起了人们对城市历史的回忆。”张培安表示,一批突出中心城区特色的路名,将会成为城市历史的印记,一直持久地延续下去。
  “此次面向市民征名的活动,除了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语言通俗易懂外,更要关注那些反映儒家文化和运河之都文化的地名。”张培安道出了道路命名的内涵。既要体现当地特色突出内涵,又要确保地名朗朗上口,好找好记,最终呈现出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文化色彩。
  此外,张培安建议,道路的命名还要考虑整体和局部相协调、与城镇建设规划紧密结合,并符合省关于地名工作的有关规定,既要有历史内涵,又要反映现代信息。

本报邀您来讲诉 和地名的那些事
  本报济宁7月10日讯(记者 张清直)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地名不断产生、老地名不断更迭甚至消亡的环境下,为保留城市的美好记忆,保护老济宁的地名文化遗产,齐鲁晚报·今日运河视频组,将筹备推出系列节目《在这里》。即日起至8月30日将面向社会征集“我和地名的故事”。
  征集要求:图片(老地方照片、合影);视频(口述您与地名的渊缘);文字(文字描述出您与地名的故事)
  您可将内容发送至邮箱1776205942@qq.com或拨打电话15206730285与我们联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