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花铺满街道老济宁的情怀满溢
2018年07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更名为王母阁路之后,任城路自此走入历史。(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7月24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宣阜巷,道路两旁的国槐树如同哨兵整齐排列,清风吹来,路面铺满了散落的花瓣,好像给道路铺上了一条青绿色的地毯。市民路过,都忍不住放慢脚步,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份夏日美景。而附近居民则三五成群,在国槐树地下打牌下棋,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小时候每次放学都走这条巷子,当时老运河河面很宽,都能到道路南侧的那颗老槐树。”家住运河小区的金先生指着老槐树的位置回忆说,当时河水很清澈,由西向东流,附近的居民都在河边洗衣服,河里的鱼大的有半米多长。“可以说,这条巷子承载了我儿时的全部回忆,这次更名很有历史内涵,好记又有文化味。”知道这条巷子更名为宣阜巷,金先生非常高兴。
  而听着金先生的看法,邻居崔大爷有些不认同,“以前这里就是土房,伸手就能够到屋檐,当时每个巷子都有名字,就像‘驴市口’、‘打铜巷’,感觉这些老街名更具代表性。”70岁的崔大爷在宣阜巷生活了整整50年,随着市区整体规划,老房子都拆迁了,一些街道也没有了,但老街名他一直记得,这是他们这辈人的回忆。
  本报见习记者 周惠娇
更名为王母阁路 济宁老市民点赞
  24日,记者沿任城路一路由北向南探访了解到,市民得知任城路更名王母阁路,纷纷表示认同。
  “两条路名合成一条路名,容易记,不错!”50岁的陈大爷,在任城路西侧开了一个小商铺,作为地地道道的老济宁人,得知任城路和王母阁路合为王母阁路,陈大爷拍手称赞,“原来我小的时候这条路不叫任城路,叫扁担巷,就这一段路足足划分了四个路名,实在太麻烦了,现在统一叫王母阁路,方便多了。”
  与陈大爷看法一致的。还有66岁的靳大娘,“之前我住在武胜桥,年轻那会每天拉着小车去各个街巷卖东西,整个济宁大大小小的街巷我都知道。”作为济宁的活地图,靳大娘认为取消任城路的路名确实有必要,“每次年轻人问路,给他们说街名很多都不知道,都会把任城路和任城大道搞混,现在道路统一更名了,好说又好找。”
 本报见习记者 周惠娇
专家点评——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让道路更具地域文化符号
  此次命名更名部分道路的工作中,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杜庆生,参与了大部分道路命名更名的论证工作。对济宁市的运河文化颇有研究的杜庆生,对于命名更名工作十分满意。在他看来,这次命名更名融合了不少济宁地区的传统历史文化。
  “以‘永通路’为例,我在参与论证工作时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查阅到明代在这一段道路附近曾建有一座小型水闸,名为永通闸。”杜庆生回忆说,考虑到这些道路位于任城区,而任城区又恰好是运河文化的聚集地,所以他便和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建议将这一段道路命名为“永通路”。
  “在此次的命名更名之中,像这样与运河文化有关的名字比比皆是。”杜庆生告诉记者,任城区在历史上便是大运河的枢纽,这里千百年来是以大运河文化为主导而衍生出的多元文化,“历史上这里便有江北小苏州之名,除了说明济宁地区水系众多之外,也说明了水系文化在济宁历史之中的重要地位。”
  正因为此,将道路命名更名为与济宁历史有关的名称,更加有利于增强济宁人的文化自信,同时又能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家门口的条条大路,感受到家乡的历史文化魅力。
     本报记者 汪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