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到惭愧处
2014年07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正华(教师)
  《论语》这本书读过好几次,而在我三十岁以后,才算对其有了一定理解。当我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孔子及其弟子在沂河边游玩的那段“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我胸中油然而生一种悲凉之感觉。孔子一生艰难,少而无所依,和母亲相依为命,成年后为了理想四处奔波,劳顿不已,最后自己的理想终究没有实现,隐居在家中,整理古籍,教授学生,老年之后又痛失自己的爱徒子路和颜渊。孔子的一生奔波、艰辛和劳顿,而这样一段充满了生活情趣的文字,让我看到了孔子在奔波间隙中的宁静、劳累之间的休憩、艰辛之中的享受——只是这一点点享受就让他觉得奢侈、满足。
  一岁年龄一岁心。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逐渐有了反思自己的能力和闲暇:除了为圣人悲悯之外,我更有了想努力却不得要领的惭愧。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论语·学而》中曾子的那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别人的事尽心尽力地“忠”、对朋友全心全意地“信”和对所学知识的实践、提升——也就是学以致用。此三者中,对别人“忠”和“信”我能做到,而对于学以致用倒是有些不得要领。读了曾子这句话,惭愧油然而生,原来让自己不断进步的法门就在“日三省吾身”,改造自己的要领就是每日多次反思自己,反思做事、做人、为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大道理如此简单明了。
  阅读其他书,有一种久思不得其解忽而顿悟的解惑之愉悦,而静心阅读《论语》,每每读到一些章句,默默咀嚼文字,总让我有自责和惭愧之感。读书读到惭愧处,这就是圣人之言的魅力之所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