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62岁村妇十年替夫还债近百万
胶州的姜恩兰十年未添新衣,一百二百地慢慢还,就剩20万债务了
2014年10月1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姜恩兰向记者展示这十年间一直陪着她的账本和收条。
2004年,胶州市张家屯村57岁的村民张平高因病去世,生前工厂经营不善欠下的115万元巨债落到了妻子姜恩兰的身上。
十年间,姜恩兰靠着经营一家小饭馆“针挑土”般地偿还债务。在病重被送进手术室之前,也不忘告诫儿子要偿还父债。如今,欠款仅剩20余万元,姜恩兰说,这些钱应该很快就能还清,用她自己的话说,全家“终于看到活路了”。
文/片 本报记者 刘震
通讯员 刘伟 张劲弓
工厂经营不善,亡夫留下115万债务
10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胶州市张家屯村,在一个紧邻公路的院子里,62岁的姜恩兰将刚刚从大集上捡回来的一捧白菜叶子放在了地上。她住在一个二层小楼的耳朵房里,这座小楼是当初家里富裕时盖起来的,曾因欠债被银行收走,直到前几年在两个弟弟的帮助下“赎”了回来。
1976年,24岁的姜恩兰从诸城市辛兴镇嫁到张家屯,和丈夫张平高一起从摆小摊到开小饭馆,靠着勤劳踏实、诚信经营,成为上世纪80年代远近闻名的“万元户”,“那时候张家屯村还是镇驻地,周边有很多工厂,所以我们的小吃部生意红火。”姜恩兰说,饭店规模逐步扩大,夫妻俩的事业步入了最为兴旺的黄金期,自家也盖起了二层小楼。
1998年,姜恩兰夫妇的事业达到巅峰,张平高开了一家化工厂,但没想到从此之后这个殷实的家庭却跌入了谷底。姜恩兰是文盲,基本不识字,丈夫张平高虽然要强但也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根本不懂怎么经营工厂。
“那时候进材料全靠贷款和借钱,买家来取货则是赊账,就这样工厂的经营一天不如一天。”姜恩兰说,日子一天天过去,化工厂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越亏越多。此时,姜恩兰劝丈夫收手,但是张平高却不服输,银行不贷款就去借高利贷,三年下来高利贷没还上反而自滚利翻了一番。
化工厂一天不如一天,张平高无法承受重压,从此一病不起,一躺就是三年,2004年去世。“老头子最后的日子里,要债的已经快挤破大门了。”姜恩兰说,那些放高利贷的趁着丈夫不省人事随便拿张单子就抓着丈夫的手往上按手印,还有很多丈夫告诉她已经还清的债务债主依旧拿着欠条来要钱,姜恩兰也不辩驳,所有的这些“糊涂债”她都一一认下,最后一算,丈夫给她留下了115万元巨债。
逢年过节要账的排成队,钱没焐热就得还
“人家既然来要,咱就统统认账。”姜恩兰回忆,丈夫去世之后,为了省钱,她吃客人剩下的饭菜,捡来树桩当柴火,既当厨师又当服务员,小吃部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由自己一人打理。“能省一点是一点,用自己赚的钱还债,心里舒坦。”逢年过节姜恩兰家门口要账的成群结队,她就每个人200元、300元的都还一点儿,最惨的一年,大年三十晚上还为客人送去两桌菜,赚的200元钱没焐热乎就去还了账,回家后自己靠五个小饼过了个年。姜恩兰告诉记者,近十年的时间她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穿的全是邻居的旧衣服和弟弟的接济。
姜恩兰住的房间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几个桌椅也是几十年前的老物件,抽屉里的一摞收条她格外看重。“我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这些收条陪我走过了十年的光景。”姜恩兰说,她虽然不识字,但是记性却很好,所以她就用“画圈”的方式把每一张收条都记在账本上,这家还一百,她就画一个圈,那家还二百她就画两个圈,年纪大的先还,年纪轻的后还。就这样“针挑土”般地还债,收条越积越厚,收回的欠条也越来越多。
上手术台前 让儿子按手印还债
每到年底,姜恩兰把收回的欠条在丈夫坟前烧掉,好让带着遗憾去世的丈夫能够安心。
姜恩兰的邻居张大爷今年已经93岁高龄了,1999年他借给姜恩兰一家30000元。“说实在的,当时借给他们也是为了赚点利息。”张大爷告诉记者,没想到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好心的张大爷免去了姜恩兰的利息,还告诉她“有钱就还,没钱就不急”,就这样姜恩兰一百两百慢慢地还,在今年还清了张大爷的债务。
2013年5月,115万元的债款本息还剩20余万,眼看苦日子要熬到头了,姜恩兰却被查出患有心肌梗死、劳力性心绞痛等多种疾病。在上手术台前,姜恩兰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欠的债务。5月23日,姜恩兰将所剩20余万元债款详细列在单子上,然后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并请来了同族的叔伯长辈。当着村里老少爷们儿的面,她请人宣读了单子,让两个儿子在上面签名按手印。“请大家放心,我们欠大家的钱一定一分不少地还。”她说,欠债就要还钱,天经地义的事,没什么好说的。除了心病后,姜恩兰去医院接受了手术,心脏血管放了六个支架,手术花费14万元,术后服药每月1000元,旧债没清又添新账。
“姑娘一听家庭负债这么大,没有人敢上门。”姜恩兰告诉记者,由于外债太多,小儿子的婚事一拖再拖,三十多岁了才成家,现在也和她一起偿还债务。如今的债务总共还剩下20余万儿,姜恩兰称自己和两个儿子应该很快就能还清,用她自己的话讲“终于看到活路了”。现在姜恩兰最大的愿望是,等债务全部还清,自己能去丈夫的坟前告诉他一声,让他在九泉之下安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重点
第A03版:壹读
第A04版:壹读
第A05版:身边
第A06版:身边
第A08版:拍客
第A09版:青未了
第A10版:青未了·心理
第A12版:娱体
第A13版:娱体·运动
第A14版:娱体·运动
第A15版:天下
第A16版:天下
第B01版:文化人
第B02版:文化人
第B03版:文化人
第B04版:文化人
第B05版:文化人
第B06版:文化人
第B07版:文化人
第B08版:文化人
第C01版:今日济南
第C02版:今日济南·抢眼
第C03版:今日济南·精读
第C04版:今日济南·都会
第C07版:华不住
第C08版:华不住·漫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