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改革该啃硬骨头了
央媒引30年前小岗村探索例子,呼吁抓住改革良机“下狠心动刀子”
2015年0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5年刚开年,便爆发了专车争议,部分城市出租车停运,出租车行业成为舆论焦点。
  业内人士认为,破除出租车行业垄断,各方已经呼吁多年,却迟迟不见进展。如今的矛盾,是多年顽疾的爆发,但也是行业改革的契机。与百姓出行息息相关的出租车行业改革,在民意期待和各方围观下,不应再拖延。
  专车给客运业带来改革红利
  从2014年10月份开始,“专车服务”快速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出租车行业。
  一号专车CEO李祖闽说,他们在做的是增量市场,例如在车上设置婴儿坐椅,一些家长也用“专车服务”接送孩子上下学,这些都是传统出租车行业提供不了的。
  对此,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说:“现在公众的出行需求远未被满足,不仅高端个性化的需求远远没有满足,普通的需求也没有满足。”
  有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北京、上海的“黑车”数量均有数万辆。“黑车”禁而不绝,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市场需求,也让有关部门陷入了“堵”不住也“疏”不了的尴尬。
  “专车服务”这种新业态相比出租车垄断业态,真正的特点在于因管理成本低廉,带来司机分成比例高的巨大优势。滴滴打车的媒介经理张真瑜表示,沈阳滴滴专车近千辆,如果滴滴专车一单生意赚100元,滴滴抽取20%后,司机可得80元,远高于给出租车公司打工的收入。
  业态革命带来全新的利益分配模式,这正是“专车服务”带给客运行业的改革红利。
应一鼓作气
啃下硬骨头

  交通运输部1月8日明确为专车撑腰,认为专车是新时期的创新服务模式,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有积极作用。但“正名”的同时,交通部并没有回应出租车垄断经营权改革的核心问题。
  人们期盼,有关部门能直面出租车改革,更期盼出租车改革破冰能传递出深化改革决心,撬动更多行业在深水区启动改革。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纵观改革历程,基层的改革探索总会在既有框框内不安分地“冒尖”。30多年前,小岗村的十八户村民冒着坐牢的风险,撬动了中国农村改革浪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高校招生制度、公务车等改革,哪一个不是硬骨头?如今纷纷出台了时间表,开始运行在改革“轨道”上。
  今天的出租车改革,也是一块需要攻坚克难的硬骨头。面对未来的激流险滩,面对既得利益的高墙,面对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希望有关部门能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公开行业账本倒逼改革
  近年来,各地出租车司机群体停运表达不满日趋频繁。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内蒙古包头、广东清远、陕西宝鸡、安徽黄山等地都曾发生过出租车“不拉活”事件。而2015年才刚刚开始,就接连发生停运事件。出租车行业越来越突出的矛盾表明,改革迫在眉睫。
  对此,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目前政府借助出租车公司监督管理,而出租车公司通过征收份子钱约束出租车司机。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智能软件等手段管理出租车,出租车公司这种以专营权获得暴利的中间层,只是徒增运营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应下狠心动刀子”。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陈小鸿建议,出租车行业应让监督和审计深度介入,向驾驶员和市民公开出租车企业的支出情况,包括份子钱的总数和使用情况等。通过出租车行业成本的透明公开,让社会参与监督,倒逼行业转型升级。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