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购物的幸福
——透过钱包看美国(一)
2015年0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兰林友

  经常有人感叹美国物价便宜,特别是初来美国的同胞,肯定要惊呼美国的商品实在是价廉物美。
  显然,要比较中美物价,必须根据经济收入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进行深入考察。就宏观层面来说,美国能够维持如此低廉的物价,主要取决于美国具有的美元霸权地位与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农业补贴政策,集约化的规模生产以及税费、物流、交易等环节的低费用。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与物质财富的丰裕充足,决定了美国人已经超越简单的生存层次,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买得到任何想要的普通商品,不会出现商品稀缺,自然较少出现炫富式的消费现象。
  如果按照美国人的实际经济收入水平,那么在美国无论采购什么,都会感到非常便宜。但若照中国人的实际经济收入,带着人民币的概念来消费,就会觉得没有一样东西是不贵的。比如蔬菜和水果,特价促销的两根黄瓜要1.29美元,一个柠檬0.89美元,一个宝石红葡萄柚1.49美元,若按照美国人的收入水平,并用美元消费,应该说非常便宜。但若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就不便宜了。
  相对而言,国内比较便宜的蔬菜,在美国通常并不省钱。因为中美饮食结构不同,恰恰是蔬菜,我们消耗量大,而美国人吃得少。每次在超市收银台,我一看自己的购物篮里几乎全是蔬菜,而美国人买的蔬菜真不多。当然,也有极便宜的蔬菜,比如美国圆白菜0.49美元一磅,但这种圆白菜硬得咬不动,而我们熟悉的、带甜味的中国圆白菜则要卖1.99美元一磅。
  物价低廉的消费快感,无疑来自超市或商场经常搞的促销活动。最佳购物日期通常是周五,因为有让人狂喜的周末三天特定商品大甩卖。比如,Edy's牌大桶冰淇淋,平时6.49美元,促销价为1.99美元或2.99美元;哈根达斯大盒冰淇淋,平常7.49美元,促销价为2.99美元;哈根达斯小盒冰淇淋,平日4.99美元,促销时3盒10美元,有时则买一送一。这样,在降价促销的日子,手头并不宽裕的平民百姓可以趁机多买一些,带回家慢慢享受。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美妙的幸福感觉!
  不过,并非所有低价促销商品都那么令人心神荡漾。比如一盒12枚的鸡蛋原本卖1.99美元,特价促销0.99美元,但这通常暗示着这并非有机鸡蛋。那些号称原生态或有机的鸡蛋一盒12枚要卖到4美元左右。
  无论价钱便宜与否,清楚标示产品成分,给予消费者充分的选择机会,并有内在品质保障,这是最重要的。在美国,哪怕是在主要为社会底层人群服务的菜篮子超市,海鲜产品也都会清楚标注哪些是野生的,哪些是养殖的,哪些是进口的,又是从哪些国家进口的。
  有时,在国内超市购买海鲜,经常不得不感慨是在买海产品还是在买冰块。尤其是花高价买到的却是假货或伪劣产品,往往沦陷在购物的惶恐之中。假如真遇上,哪还有什么购物的愉悦心情呢?
  在美国,商品的销售价格与价签蕴含着娴熟的消费心理学技巧,消费过程让人总感觉很舒服。不论什么商品,价格尾数基本上都是0.09美元标注的,如哥斯达黎加熟透大个特甜菠萝,日常价格为3.99美元一个,降价促销为1.99美元,其实就是降半价,别小看少收这一美分,在消费心理或感觉上自然与降价2.00美元截然不同。
  美国的猪肉、鸡肉卖得极其便宜,特别是内脏,几乎就是白送。至于海鲜,美国物产丰富多样,美国人并不像中国人那样觉得大龙虾有多么奢华名贵或稀罕,而且他们对生态环境或物种怀有友好态度,对自然心存敬畏之心,绝对不会全然不顾大龙虾肥瘦雄雌(雄的要放生,稀缺资源),通吃绝杀,而是考虑大小公母、完好程度(不允许出卖有残缺部位的)选择性捕捞,且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和成熟社会,美国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
  从相对购买力的视角看,美国物价便宜的另一直观感受是货币值钱。这个感觉实在是太强烈了!美国日常生活中仍然流行一分、五分、一角、二十五美分的硬币。假如国内拿出一分的硬币,恐怕要遭白眼,被认为是在捣蛋。但在美国,银行自动取款机能够取出的、最常用的最大币值就是20美元的纸币。不过,20美元也能买一些食品回家,甚至够一人吃几天。相反,国内一百元的人民币都不经花。
  还有一个物价便宜的直观感受是,多年来美国物价相对稳定。9年之后我重返哈佛大学,在特定的超市,苹果还是维持9年前的0.99美元一磅的价格,哪怕是新西兰进口的苹果,照样是白菜价。来自厄瓜多尔的香蕉,更是0.39美元或0.49美元一磅。当然,当地住得久的一些中产阶级朋友说,这些年美国物价还是上涨了不少,或者同样的价格,许多商品的分量明显不如原先。
  (本文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哈佛医学院富布赖特研究学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