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情侣:马拉松是我们的“月老”
2017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跑友们在比赛中尽享南山生态美。 本报记者 刘军 航拍
     5月21日,山脉连绵、绿树萦绕的南部山区,迎来一群以脚步丈量大地的人。当天,“鲁能地产杯”济南首届生态南山马拉松暨2017山东(济南)首届地标马拉松系列赛·南部山区站的比赛,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各地的600多位跑友和沿途的志愿者、观众一起,用富有感染力的友爱互动,诠释着马拉松的魅力。

  本报记者 朱文龙

五对情侣夫妻
为跑友领跑

  当天的比赛,是齐鲁晚报创刊30周年特别行动山东(济南)首届地标马拉松系列赛,是自今年3月11日开赛以来的第5站。
  恰逢5月21日,谐音“我爱你”。在当天的起跑仪式环节,组委会特别设置了一个互动环节,叫做“让爱领跑”。
  “马拉松比赛中,官方领跑员一般是按照完赛时间来划分区间,而今天我们不以时间来设置领跑员,而是专门寻找了五对共同报名参赛的情侣/夫妻,来担当领跑员。意思就是,时间可以见证我们的爱,而不能改变我们的爱。所以,我们就专门设置了这一‘让爱领跑’的环节。”组委会人士说。
  据介绍,组委会招募了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等5组不同年龄段的情侣/夫妻跑友,担当本场比赛的领跑员。
  来自山东大学的张兴华和张亚楠,是20岁年龄段的领跑员。在5组领跑员中,他们也是第一组冲过终点的情侣。而这一场马拉松,对他们更有一番意义。张兴华告诉记者,他和自己的女朋友的“月老”就是马拉松。
  “我们都在山大读书,平时经常一起跑步,跑来跑去就产生了感情。”张亚楠笑着说,自己在山大趵突泉校区读书,而男朋友在中心校区读书,平时两人见面,“都是用跑的方式”。
  刘书海、李昱琳夫妇是60岁年龄段的领跑员。他们夫妇俩一起跑马拉松的时间,已经接近十年。在生态南山马拉松的赛道上,他们手拉着手冲刺的一幕,令人感动。
快有快的跑法
慢有慢的乐趣

  作为济南辖区海拔最高的赛道,这一段风景秀美的山区公路坡多弯急,一度让人担心选手们是否适应。事实表明,选手“快的有快的跑法,慢的有慢的乐子”。这些担心略显多余。
  地标马拉松·绣源河站的冠军姜明,以1小时07分42秒的成绩蝉联冠军。女子组冠军则被来自山东体育学院的16岁小将纪璐璐斩获,成绩为1小时14分27秒。连夺地标马拉松·植物园站/绣源河站冠军的全运会冠军唐辉,本站比赛以微弱劣势屈居亚军。
  相比这些专业级的选手,更多的跑友都在尽情地享受赛道上的乐趣。来自济南供电系统的跑友刘圣涛,一路的奔跑中,光着膀子,健美的肌肉引得旁人阵阵赞叹。冲过终点的一刻,这位年近六旬的跑者更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尽情地伸开双臂与志愿者们击掌互动。这种发自内心的激情,让现场的人倍感激励。
  正是一拨拨志愿者发自肺腑的加油声和贴心入微的赛道服务,让跑友们忘却了比赛的竞争,而更多地享受比赛本身的乐趣。从赛道中途的补给点开始,杞农云商赞助的100斤大樱桃,更是让跑友们有了一次品尝南山特产的体验。
大学生志愿者
服务千人次

  与一个个完赛选手击掌相贺的志愿者,是来自山东协和学院的大学生们。自山东(济南)首届地标马拉松系列赛开始以来,他们参与了全部5站比赛的志愿服务。累计超过1000人次的志愿服务,让这些可爱的大学生们也成了地标马拉松品牌的一部分。
  来自济南市越野E族志愿救援队的10台救援越野车和16名队员,则在当天的赛道上承担着收容保障的工作。整个比赛期间,累计有24名跑友因为腿抽筋等不适而登上了收容保障车,并被安全送往终点。还有济南市红十字会志愿救援队的18名队员和8辆救援车,在赛道安排的固定6组医疗团队之外,承担流动医疗保障工作。经赛后统计,除多名选手因身体原因出现腿抽筋现象外,并没有其他伤情的报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