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视觉
B04
2018年9月29日 星期六 编辑:李蕊 组版:曾彦红 校对:李岩松
公祭乐舞。
文/本报见习记者 褚思雨
图/本报记者 张清直
9月28日,圣城曲阜在孔子诞辰2569周年之际,举行戊戌年公祭孔子大典。在威严肃穆的孔庙大成殿前,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驻华使节、海外孔子学院院长、孔氏后裔、经济界和旅游界知名人士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汇聚在此,以他们最虔诚的表达方式,向至圣先师孔子致敬。
上午9点,随着万仞宫墙大门徐徐打开,身穿古装的祭祀队伍穿过万仞宫墙、棂星门行至圣时门,鼓声响起,举行孔庙开庙仪式。随后经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来到大成门前,主祭人员整理衣冠,祭祀队伍穿过大成门,缓缓行至大成殿前。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巍峨神州,屹立东方……”上午9点30分,祭孔大典正式开始。身着汉服的舞者,峨冠博带,手持羽和龠,在大成殿前起舞。随后,佩戴着黄色绶带的祭祀代表以及现场嘉宾先后向孔子像敬献花篮,并向大成殿内的孔子像三鞠躬,戊戌年祭孔大典至此礼成。
祭孔大典作为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是集乐、歌、舞、礼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是每年孔子文化节中最具特色、最具文化品位、最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核心活动。戊戌年公祭孔子大典参照明代等历代祭孔制式,对大典的程序、礼仪、乐舞、礼器、乐器等反复论证、认定,推出了相对规范的曲阜公祭孔子大典礼制,包括开城、开庙、启户、敬献花篮、乐舞告祭、恭读祭文等仪式。
如今,祭孔大典再不单是一种仿古表演,而越来越成为彰显中华文明、连接民族情谊的重要文化载体。千年传承,盛世华章,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正不断得到升华。
《万世师表》乐舞。
虔诚的舞生。
祭祀代表向孔子像敬献花篮。
观礼嘉宾诵读祭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