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

A04版:壹读

A05版:壹读·人物

A06版:壹读·关注

A07版:壹读·暖闻

A08版:壹读·关注

A09版:壹读·济南

A10版:动向·国际

A11版:青未了·人文周刊

A12版:青未了·人文

A13版:文娱·综合

A14版:乐动·篮球

A15版:速览

A16版:封底·看点

E01版:今日章丘

E02版:新闻·城事

E03版:新闻·城事

E04版:新闻·城事

E05版:今日济阳

E06版:新闻·主打

E07版:新闻·城事

E08版:新闻·城事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H05版:今日运河·城事

H06版:今日运河·城事

H07版:今日运河·城事

H08版:今日运河·城事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P01版:2021.3.5

P02版:新闻

P03版:新闻

P04版:新闻

R01版:今日日照

R02版:今日日照·资讯

R03版:今日日照·体彩

R04版:今日日照·形象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关注

Y01版:今日淄博

Y02版:今日淄博·巡城

Y03版:今日淄博·巡城

Y04版:今日淄博·巡城

19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

其中烟大9个,鲁大7个,山商3个

齐鲁晚报     2021年03月05日
  本报烟台3月4日讯(记者 李楠楠) 记者从驻烟高校获悉,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烟台三所高校共有1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烟大9个,鲁大7个,山商3个。
  日前,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公布了2020年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烟台大学知识产权、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筑学、生物工程、药学等9个专业入选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数量位居省属同类高校前列,另有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入选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包括2019年首批入选的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内,烟台大学目前已有13个国家级、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达到招生专业数的40%。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旅游管理、体育教育、生物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入选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传播学、统计学2个专业入选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位列省属高校第十位。目前,鲁大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达到招生专业数的35.5%。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商务、网络工程、经济学3个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学校已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达到招生专业数的42.5%。
  据悉,教育部自2019年开始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计划在2019—2021年建设一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一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一流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支撑。此次评选经高校网上申报、高校主管部门审核,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投票推荐,2020年共认定了397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中央赛道1387个,地方赛道2590个)和444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烟大本次11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对学校专业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下一阶段,学校将继续坚持“以本为本”,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强化专业特色,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做强一流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 
  鲁大将以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契机,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大力开展专业认证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探索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有效路径,不断强化专业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一流本科专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山商将对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大力推进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提升内涵,强化特色,持续提升学校专业建设质量;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规划,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改进专业布局结构;持续完善传统优势专业的升级改造,加强一流专业的示范辐射,实现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更高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