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重磅

A04版:壹读·调查

A06版:壹读·聚焦

A07版:壹读·关注

A08版:壹读·济南

A09版:工会

A10版:产经

A11版:青未了·人文齐鲁

A12版:文娱·观剧

A13版:乐动·篮球

A14版:动向·国际

A15版:新闻·速览

A16版:封底·看点

E01版:今日商河

E02版:今日商河·主打

E03版:今日商河·城事

E04版:今日商河·城事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城事

J03版:今日烟台·城事

J04版:今日烟台

不是王公大墓,没有贵重文物 菏泽孙大园堌堆遗址何以“蹿红”

发掘不是挖宝,平民遗迹同样有学术价值 文物考古工作走出象牙塔,小众话题日渐大众化

齐鲁晚报     2021年04月15日
  孙大园堌堆遗址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航拍图
  遗址出土了不少北辛文化的陶片,距今有六七千年时间。
  孙大园堌堆遗址发现的水井。
  梁堌堆,商汤灭夏前曾在此地会盟诸侯。资料片
  郗堌堆是大汶口文化至汉代的村落遗址。资料片
  青邱堌堆发掘现场。资料片
  葵丘堌堆是“诸侯葵丘会盟”遗址。资料片
  置身于面积3000亩的水库库底,周边能望见的只有正在建设的大坝坝堤,在考古现场忙碌的孙启锐怎么也没想到,这里有一天竟会走进这么多人的视野。
  前两天,位于菏泽市吕凌镇魏楼水库的孙大园堌堆文化遗址一下子火了,这里发掘出156处连片汉墓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榜首,留言区一片沸腾。孙大园堌堆遗址考古队执行领队孙启锐当天早晨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当时他脑子一片蒙,接连不断的电话,不断有媒体赶来采访,才让他意识到这里成了流量中心。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时培磊 荆新年 袁文卿

考古热助推
平民墓区遗址上热搜

  孙大园堌堆遗址是2020年4月在魏楼水库项目建设过程中,经过文物部门考古勘探发掘的三处遗址之一。2020年7月,勘测工作完毕后,遗址正式进入发掘阶段。随着发掘工作持续进行,孙大园遗址发掘的墓室数量也有了新的变化,增至198处,包括187处汉墓和11处东周墓室。
  对有着将近10年考古经验的孙启锐来说,孙大园堌堆遗址的勘测和发掘算不上稀奇。在菏泽地区,堌堆遗址本身就很常见,孙大园堌堆遗址墓葬规模算不上最大。在孙启锐看来,它的火有偶然,也有必然的因素。
  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有关吕凌镇魏楼水库发掘出大片汉墓的消息就已经传开,而相传吕陵镇是因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安葬在此而得名,孙大园堌堆遗址因此也被误认为是吕后之墓。有网友将此处遗址发到短视频平台,声称菏泽发现吕后墓。
  “当时这个视频流传比较广,我们一直想回应一下,包括我们的考古人员也在这个视频下面做了澄清,但是没起到太大的作用。”孙启锐回忆称,为了及时澄清误解,他们联系了媒体报道,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孙大园堌堆遗址是一处平民埋葬墓区。这里发掘的多是土坑墓和砖室墓。其中土坑墓多为土坑砖椁,均设有脚箱,陶俑陪葬,砖室墓多为带墓道的“甲字形”夫妻合葬墓,并不是王公贵族的葬墓之地。
  作为一处平民墓区,孙大园堌堆遗址的火爆又有着必然因素。在孙启锐看来,这跟整体的社会大环境相关。“现在政府非常重视考古工作,而且媒介传播方式升级,考古工作日渐走出象牙塔,逐渐变得大众化,激活了国民的文化基因和情感共鸣。”近些年来,考古越来越热,无论是象牙塔里的考古专业,还是野外考古工作,都非常容易成为大家的焦点。尽管很多人是考古的“门外汉”,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热情地参与到考古话题互动中,他们渴望透过文物探寻历朝历代先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了解遗址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故事。
  不难发现,近期有关考古的话题非常容易成为热点。山西发现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202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2000多年西汉铜镜仍光可鉴人等考古新动向,都登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动辄破亿。
  孙大园堌堆遗址火了,在孙启锐看来,当然是个好事情。“这能够促进公众对我们考古工作的了解,对菏泽当地来说也是个宣传,还能促进这处遗址得到更好的保护。”
没有贵重文物
但平民遗迹也有价值

  除数量众多的汉墓外,考古人员还在孙大园堌堆遗址发现了丰富的龙山文化遗存,有房址和灰坑两大类,还有少量的北辛文化遗迹。
  14日上午,考古人员指着坑壁上一片呈锥形的黑土说,这是古人挖的水井的遗迹,是商代的灰坑。
  蹲在坑边,孙启锐拿起地上收集的一小包陶片,这包碎片其貌不扬,却是北辛文化时期的产物。“它的特点就是多是红褐陶,还有夹粗沙和夹蚌陶,器型多为小口双耳罐。”这些破碎的陶片是当时人们丢弃的,距今已经有六七千年的时间了。孙启锐说,从近几年在菏泽新发现的何楼遗址、十里铺北遗址等堌堆遗址来看,北辛文化在当地分布不在少数。
  “考古不是挖宝,对我们来讲,学术价值是最重要的。这里没有挖出比较高等级的大墓,但这些遗迹也有价值。”孙启锐说,孙大园遗址发现了近200个墓室,大部分都是汉墓,这些遗迹对研究当时的埋葬制度或者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据孙启锐介绍,他们在汉墓里发现了很多陶俑,可以看出汉代人埋葬时流行用陶俑当陪葬品,且陶俑数量比其他部分地区多,每个墓地里都有十来件。这也可以反映出当时这里的经济基础比较好,“可以推断汉代菏泽这一带,是一个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从墓葬形式也能看出来当时老百姓厚葬的习俗非常盛行。”
  据孙启锐介绍,这片汉墓跟一个叫葭密的古城存在很大的联系。至今当地还有叫葭密寨的村子,距离遗迹有2公里左右。
  考古人员通过对堌堆遗址及晚期遗址的发掘,大体了解了这一地区聚落形态演变的情况。
  “北辛文化时代开始有先民居住,至龙山时代文化较为繁荣,岳石文化及商时期文化趋于衰落,而到了东周及汉代,迎来了人类活动的高峰,显示出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汉代以后,水患加剧,人们无法在该地区长期生存,形成‘水退人进,水进人退’的拉锯局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贾世莉说。
保护难点在于位置特殊
目前方案正在商议

  堌堆遗址是鲁西南地区黄泛区比较特殊的遗址,特点就是堆积年代长、文化层比较厚,例如在这次考古发现中,目前最深的已经到了距离地面8米的位置。孙启锐表示,这也从另一方面展现了这次考古的一大难点,就是地下水,“经常是挖着挖着水位就上来了,所以我们现在一直在降水位。”
  眼下,孙大园堌堆遗址发掘工作已经到了收尾阶段,让孙启锐比较牵挂的是这处遗址的保护问题。要知道,孙大园堌堆遗址的位置非常特殊,它就在魏楼水库的底部,四周被堤坝围着。
  “水库建成之后它要蓄水,水位比较高,会把整个遗址都给淹没掉。对这种土质遗址来讲,如果长时间浸泡,肯定会垮塌。”
  “我们之前跟当地文物部门和工程方做过一些交流,工程方都表态要配合,当地文物部门也给予了很多保护的建议和指导,初步设想将来会做一个整体的固定,但具体的保护方案和方法还需要再制定。”孙启锐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