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要闻

A03版:要闻

A04版:要闻

A05版:山东

A06版:山东

A07版:国际

A08版:身边

A09版:文娱

A10版:乐动

A11版:青未了·随笔

A12版:身边

A13版:身边

A14版:博物周刊

A15版:博物

A16版:专版

H01版:今日运河·头版

H02版:今日运河·健康

H03版:今日运河·教育

H04版:今日运河·专题

Hc01版:太白湖报·头版

Hc02版:太白湖报·看点

Hc03版:太白湖报·新城

Hc04版:太白湖报·家园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K01版:今日潍坊

K03版:今日潍坊·关注

K04版:今日潍坊·城事

Q01版:今日青岛

Q02版:今日青岛·城事

Q03版:今日青岛·综合

Q04版:今日青岛·专题

R01版:今日日照

R02版:今日日照·资讯

R03版:今日日照·体彩

R04版:今日日照·形象

T01版:特刊

T02版:特刊

T03版:特刊

T04版:特刊

T05版:特刊

T06版:特刊

T07版:特刊

T08版:特刊

T09版:特刊

T10版:特刊

T11版:特刊

T12版:特刊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教育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城事

W05版:今日威海·城事

W06版:今日威海·城事

W07版:今日威海·城事

W08版:今日威海·城事

聚焦根本任务,拓展育人空间

——山东大学翻译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纪实

齐鲁晚报     2022年03月08日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由之路,也是广大青年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磨练意志、汲取力量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山东大学翻译学院紧紧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学生社会实践“五个一”工程,革新社会实践工作育人理念,完善社会实践工作体制机制,引导广大学子用奋斗成就青春事业,用奉献彰显青春风采,在国家“乡村振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大学“强校兴国”战略中青春建功。实践育人工作空间不断拓展,立德树人成效不断彰显。

  围绕一个核心
思想引领,铸魂育人

  1.永葆育贤初心,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
  作为山东大学的鲜活细胞,学院时刻牢记“为国育贤”的办学初心,始终锚定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迫切要求,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升至落实“培根铸魂”工程的战略高度。在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学院坚持突出思政教育和能力提升这条育人主线,坚持将其融入学院共青团工作的全局和教书育人大局,切实将其作为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育人舞台,真正将其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增加社会认知、感知社情民意、担当社会责任、履行青春使命的重要育人机遇,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2.擦亮政治底色,把稳大学的前行方向
  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学院始终把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党的新理论新政策宣讲等红色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寒暑期等课余时间深入街道、社区、中小学等单位,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到学院组织的寒暑期社会实践和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发挥各级团学组织的强大动员能力,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党的思想伟力,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汲取丰富滋养,洗涤心灵之尘、激发奋进之力。
  3.坚持文化引领,熔铸山大人的风采气质
  2020年9月,山东大学发布了《山东大学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号召全体山大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熔铸新时代的山大精神,弘扬新时代的山大文化,不断提振山大自信,充分激发向上斗志”。在《纲要》指引下,学院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着力展示山大风采、塑造山大形象、传递山大声音、讲好山大故事、展现山大作为。通过增强作为山大人的荣耀和自信,进一步增强作为青年人、中国人的荣耀和自信;通过接力山大文化火炬,强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知和领悟。以持续攀爬文化高峰为带动,努力把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有效平台、培养时代新人的坚实抓手、倡树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公益服务的广阔舞台、践行山大文化的活动阵地,为立德树人工程向纵深发展提供实践指引和路径方向。
涵养一种情怀
家国天下,青春激扬

  1.关注社会热点,做有思想的时代新人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新一代青年生逢盛世,应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青年大学生要想有思想、有作为、有实绩,必须要关注世界、关心社会、关照现实,对世界形势、国家大势和社会发展具有正确理解和智慧思考。2018年夏天,由学院2016级英语专业本科生带队的“河小清”调研团,以“‘河长制?河长治:南水北调中线山东段河湖污染治理情况探究’——以河长制、湖长制实践情况为视角”为题,对调研地河、湖长制的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优化河长和湖长制的运行情况提出了意见建议,得到了地方电视台的采访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像“河长制”这样关注社会热点的实践课题,一直是学院学生实践活动的主流选择——从青岛市“15分钟医疗圈”到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从“田园综合体”成功经验到胶东地区家庭医生政策实践情况探析,都是翻译学子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锐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
  2.深入社会肌理,与大国一起成长
  社会热点议题因具有更明显的“热度”和更清晰的“触感”,容易为人们所辨识。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了解,如果仅仅追求“热度”、停留在“表层”,则失去了本质意义。在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同时,学院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探究问题的本源、思考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015年的夏天,学院2013级英语专业的4名学生开启了前往鲁西地区的旅程,对鲁西地区传统“早婚”现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一年后,课题负责人万严慧同学在参加清华大学法学院保研复试时,面试老师与她全程使用英语交流了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当个人的努力在情怀的浇灌之下结出累累硕果之时,这样的教育成果会更加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2016年,由学院2014级翻译专业3名本科生组成的“采风”调研团,以“后‘村改居’时代的民生映像”为主题,聚焦烟威地区“村改居”工作完成后的民生情况,对基层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观察和细致思考。事后他们总结道:只有足够的细致和深入,才能真实触摸到乡野的呼吸和脉动,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蕴藏在社会深处的那份庄重而滚烫的情感,才能给自己的成长烙上最为鲜明的印记。
  3.承担社会责任,将美好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在做好实践调研活动的同时,学院也高度重视公益服务活动对学生成长发展的积极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和服务中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为释放服务社会的动能,擦亮“山大系”服务品牌。一直以来,学院持续为威海市“铁人三项”世界系列赛事、“亚帆赛”、国际“渔具展”等大型官方活动提供足量的外语类志愿者。除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外,学院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社区环境清洁、驻地中小学支教、老年人关爱、残障儿童关爱等活动,其中“彩虹桥”关爱自闭症儿童项目获2020年威海市志愿服务大赛铜奖,山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也于2016年底获评年度威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新时代的青年人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加油干,才能在奋斗路上大展身手,写下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达成一个目标
枝繁叶茂,全面发展

  1.学业先导,聚焦学生主责主业
  如果把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比作一棵大树,那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这棵大树的根系,学业则是这棵大树当仁不让的枝干。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只红不专”或者“只专不红”,既不符合党和人民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期待,也不能满足新时代国家整体事业发展进步的紧迫现实需求。培养政治坚定、学养深厚、专业突出的时代新人,才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2015年暑期,课题“山东省公示语翻译现状调查研究”,针对山东省部分地市公共场合公示语翻译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书面报告,在社会实践活动同专业学习相融合方面具有代表性意义;2019年暑期,课题“丝路传音:欧洲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立场研究——以英、法、德、俄四国主流媒体为例”以语料库为分析工具,对“一带一路”相关资料进行话语分析;2021年暑期,课题“扶贫特色产品出口广告外译策略研究——以东南亚为出口目的地”将专业知识创新映射到新时代国家大政策、大战略、大需求之中——这些课题既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同时又与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开展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夯实专业基础、运用专业技巧、淬炼专业思维、开阔专业视野。
  2.提升能力,补齐学生成长短板
  在能力提升方面,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全面性优势与魅力。社会实践活动带来的能力锻炼,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等全方位锻炼和系统性提升。学院通过发布选题指南,召开选题培训会,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通过举行实践前专题辅导,向学生讲授论文、报告写作注意事项和技巧,引导学生提升学术规范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锻炼学生的文字功底;通过举办社会实践答辩会,鼓励学生展示社会实践风采,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社会实践工作各环节、扎实推进社会工作工作各步骤,有效提升学生成长发展各项能力。
  3.拓展格局,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
  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成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高地,培养专业更精、眼界更宽、思维更新的国之栋梁,引导学生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刚刚毕业的2021届本科生中,有3名同学选择前往西南偏远地区基层就业,有1名同学前往山西县城进行为期一年的大学生支教工作。而这些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从中受益。也正是在对基层治理问题有着持续而深远的观察之后,这些同学对基层工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和更为明确的责任意识,进而把服务基层、回报社会的种子深埋心底、付诸实践。
形成一个体系
融通互促,教学相长

  1.在效率上拔高,成立学生科技实践中心,打通科研实践活动的“壁垒”
  以实践能力提升促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释放学生学术创新动能。在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学院于2020年1月组建了学生科技实践中心,聘任高水平人才担任指导老师,为实践、科研课题的一体培养和孵化强势蓄能,有效提高了学院学生科研和社会实践课题的转化效率,提升了高质量科研、实践课题的孵化成功率,大大推进了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为进一步融通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各个环节,打通学生成长发展的各个领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学院学生连续在第十六届、第十七届“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收获国家级三等奖各一项,在第十六届“挑战杯”收获山东省特等奖一项,在第十七届“挑战杯”赛事中收获山东省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2.在过程中互促,贯彻“全员实践育人”理念,凝聚科研实践工作的“合力”
  以“全员育人”为要点,扎实做好“三全育人”的结合文章,构筑实践育人共同体。学院以本科生导师制、班主任制为抓手,鼓励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到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中。2014年,学院修订了《翻译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遴选优秀专业课老师担任低年级学生本科生导师,本科生导师、新生班主任具有了相对较长的任期,能够与学生建立比较和保持比较充分和密切的联系,在生活、学习和情感能方面能够实现比较有效的互动。在新制度施行的基础上,学院指导和鼓励本科生导师和班主任积极投入到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指导中去,深化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同时,向任课老师发布课题征集通知,鼓励专业课教师将本人所承担的课题的一部分或者衍生课题交给所指导的学生,实现学院师资力量对学生科研实践工作的广泛参与和深度参与。
  3.在机制上保障,健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充实科研实践工作的“动能”
  为建立动员充分、参与广泛、保障全面的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2018年11月,学院研究制定了《翻译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励办法》和《翻译学院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励办法》,旨在进一步激发学院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度。同时,学院还修订完善《翻译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作品评审办法》、《翻译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报销指导意见》和《翻译学院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报销指导意见》,为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提供清晰、明确、具体的引导。
形成一个氛围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1.夯实基础,扎实做好社会实践动员
  自2015年以来,学院逐步实现了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其中,一二年级本科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率接近百分之百,三年级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也稳步提升。2015年至今,学院累计参与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6,000余人次,累计获得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15个,并在2017年12月收获《南风窗》“调研中国”“年度最佳团队”。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枝叶茂盛、硕果累累。
  2.抓好统筹协调,将社会实践纳入学业育人体系
  加强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结合学校学生“创新实践计划”中的“创新实践课程”,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明确纳入必修课学分。此外,学院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题指导纳入新生入学研讨课程体系中,从源头上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启发和指导。在学校暑期学期课程中,遴选优秀师资力量,开设《大学生社会实践选题孵化与指导》课程,为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添加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3.注重传承,深挖厚植精品课题的实践潜力
  2017年12月,学院2015级英语(英法双语)专业本科生王金梦同学带队的社会实践课题“纸片上的家国情怀:‘谱牒’文怀传承发展研究——以胶东部分地区为例”在经历两年的持续打磨后,在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的基础上,一举摘得了2017年《南风窗》“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调研活动“年度最佳团队”的桂冠,实现了山东大学历史上的新突破。同年,学院学子以“农村无害化厕所的‘管’与‘用’问题研究”为题,以“厕所革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课题联系两年获评山东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荣誉。有效避免了重点学生科研实践课题“蜻蜓点水”、“人走茶凉”的现象发生。
  4.提质增效,发挥优秀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
  社会实践育人功效的稳定发挥,需要不断依托历史工作积淀下来的丰富经验丰厚资源,才能使实践育人工作更有温度、特色更加鲜明、效果更加丰满。完善学生社会实践的后端工作,在每年暑期实践活动结束后,学院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论坛、“优秀学子事迹分享报告会”、“科研实践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成果展、先进个人宣讲等朋辈教育方式,带动影响更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到助力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青春实践之中。借助新媒体平台的育人功用,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中开辟实践育人工作宣传栏,宣传优秀社会团队的实践风采,持续营造实践育人文化氛围。
  在走好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壮阔征程中,学院将始终紧盯教书育人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全力将实践进取的火种播进每一名师生的心田,着力激活实践育人的资源、传统和基因,不断焕发出只争朝夕的生气、豪气和底气,在聚力“强校兴国”的战略中谱写实践育人的新篇章。
(申富英 韦福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