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在我死后仍继续活着”
2014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图书馆负责人展示被破坏的《安妮日记》。
     文字很美,也很诡异。写日记的犹太少女安妮,她的经历成为“世界记忆遗产”,感动了无数人。而写侦探小说的作家,居然身背命案,怎叫人不惊出冷汗。
  近日,在日本东京的38个公立图书馆,人们发现至少有265册《安妮日记》及相关书籍被撕毁。那个当年写日记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日本竟然如此不受待见。
  1942年,13岁的安妮随家人逃离纳粹迫害,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间仓库里,度过了两年多的密室生活。她每天以写日记的方式记录那段流亡生活。安妮一家1944年被捕,后来她因伤寒病逝于集中营。她的父亲死里逃生后,于1947年出版了《安妮日记》。
  安妮在日记中说,她时常心情沮丧,但从不绝望,而把这段躲藏生活作为一次有趣的探险,遇到了各种料想不到的事。安妮在日记中说,“我希望在我死后,仍继续活着。”
  安妮的愿望实现了,这本记录纳粹罪行和犹太人苦难的日记先后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2009年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然而,质疑日记真实性的声音也不断出现,批评者认为安妮的日记实际上是亲犹太组织的宣传品。一些大屠杀否定派学者还从日记的文本上给出技术分析,认为日记出自他人之手。
  虽然以色列驻日本大使馆已决定捐赠300册新书,以补充那些遭到损坏的日记,但这次《安妮日记》遭遇黑手,还是让人对日本极右势力的排外和反犹色彩感到担忧。国际犹太人权组织西蒙·维森塔尔中心发表声明说,对于《安妮日记》,“只有那些充满偏见和憎恶的人想要去破坏。”
  和《安妮日记》被毁的命运不同,美国一本名叫《深切入骨》的侦探小说赢得“美国私家侦探小说作家协会”颁发的甄选首奖,奖金为一万美元。特别之处在于,该小说的作者是已被囚禁近30年的牢狱案犯阿拉里克·杭特,《深切入骨》是他在狱中完成的首部侦探小说作品。,
  杭特当年与兄长抢劫一家珠宝店时,为转移警方注意,纵火焚烧附近一户民宅,致使23岁的女学生因吸入浓烟丧命。之后他被判重罪入狱。在服刑期间,杭特被分发到图书馆当差,由此杭特读了许多古希腊罗马的哲学著作,甚至将海明威的所有作品都通读了一遍。这些文学作品对杭特的创作大有裨益。
  安妮和杭特的故事,都让人想到了一部叫做《朗读者》的电影。一个将无数犹太人送往开向死亡列车的女刽子手,竟以自己不能阅读为耻。在入狱之后,她学会了识字,读了很多书,但是从未对自己当年的罪行表现出分毫悔意。她说,后悔又怎样,他们都死了。
  看来,文字到底是关乎人心的,它有多温暖,就有多冰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