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和乾隆的“节操”
2014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月4日在美国历史上是个很重要的日子,1797年的这一天,华盛顿在干满两届总统后正式卸任,吹着口哨回他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庄园修理地球去了。作为缔造合众国的国父,能够如此绅士地完成权力交接,此举成了千古美谈。巧合的是,几乎就在此事发生一年前,在世界的东方,也完成了一次前无古人的权力交接——坐了60年江山的乾隆皇帝将皇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嘉庆。只不过虽然同样是权力交接,世人对后者的评价远没有前者那么高,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乾隆曾“主动退休”过。对平生最好面子的乾隆来说,这场秀真算是白做了。
  后人很难想像华盛顿和乾隆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实际上,两人不仅几乎同时退休,去世时间也赶了个前后脚,都是在1799年。如果你再仔细看两个人的言行,会发现他们虽然一个是专制帝王,另一个是民主总统,在性格上却有一点特别像:都特别在乎自己的名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节操”。乾隆就不必说了,此公生平干得最来劲的事儿,就是拿历代皇帝挨个儿跟自己作比较,一定要比出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结果才算满意,正是为了加固这一形象,乾隆在皇帝做到一半时就发上谕,宣布了自己将来要退位的打算,想以这一“古今未有之盛举”,“秀”一下自己不贪恋权力。
  至于华盛顿,那就更是看重自己的名声了。1799年,美国联邦党由于没有合适竞选总统的人选,曾有意请华盛顿再度出山,华盛顿为此写了封信,吐露了他为什么不再做总统的原因:“如果我这样做了,就会成为恶毒攻击和无耻诽谤的靶子,被描述成怀有野心,这些诽谤一遇时机就会爆发出来。”
  同样是为了“要节操”,又同样为此选择了急流勇退,但乾隆和华盛顿两个人在处理一个问题上的态度却是迥异的——那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嘴。乾隆的思路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谁敢让我没脸,我就让谁没命,其执政时不仅不停地搞名为“文字狱”的舆论整肃运动,还把什么拦轿申冤、上万言书统统给禁了。自以为英明神武的乾隆觉得腐败、弊政这样的问题,他自己搞微服私访、自查自纠可以,小民说三道四则是大逆不道。既然不许提意见,官员可做的事就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拍他的马屁,让好面子的皇帝在其中获得了极大的享受。
  反观同样好面子的华盛顿,显然命苦很多,美国的舆论环境和价值观让他没有能力制止舆论说他的坏话,哪怕这种坏话是赤裸裸的诽谤。在刚任总统时,为了出行体面些,华盛顿将马车装饰得华丽了一点,某小报立刻刊文讽刺说:“看来总统并不反对在民主体制上修饰一层君权的外衣,或者刚好反过来。”此后,在华盛顿的整个任期内,类似的诽谤从来没有停止过,华盛顿被报纸说成是“政治伪君子”、“政治老糊涂”、“傲慢的专制君主”,不是“国父”而是“后父”,以至于他发牢骚说:“在我任职期间,我就把自己视为公仆。如果他们进而将我称为他们的奴隶,我亦无异议。”
  被捧了一辈子的乾隆和被质疑了一辈子的华盛顿同是在1799年合了眼,他们生前恐怕谁也没想到身后的评价会来个180度的大逆转,华盛顿的声名跟他留下的合众国一起愈发彰显,乾隆的节操也和他的帝国一样最终碎了一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