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美国再平衡大旗插向蒙古国
2014年04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0日,结束首次访华之行后,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到访蒙古国。哈格尔此行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对日本等盟友重申美国保障地区安全决心的同时,哈格尔也在替奥巴马政府寻找新的再平衡着力点,平日里默默无闻的蒙古国无疑是个好的选项。
  作为一个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内陆国,蒙古国介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之间。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蒙古国的外交空间似乎高度封闭。事实上,过去蒙古国的外交也的确受到地缘政治的很大影响,角色颇为尴尬。因此,寻求“第三邻国”一直是蒙古国近年来极力推进的外交战略。当亚太再平衡遇到“第三邻国”,美国与蒙古国找到了利益契合点。
  奥巴马执政以来,美蒙关系达到顶点。美国之所以看中蒙古国这个穷朋友,最重要的一点正是蒙古国的“劣势”——夹在中俄两大国中间,且寻求“第三邻国”。在奥巴马政府推进亚太再平衡的战略中,美军海空力量的部署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国的盟国也集中在东亚、东南亚沿海地区,虽然可以构建对中国的海上包围圈,却难以在陆上有所作为。
  同时,当前美俄关系因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入俄降至低谷,美国主导的北约在东欧的扩张因俄罗斯的强力反弹而接近极限,在俄罗斯可能转而向东并更加倚重中国之时,美国亚太再平衡的目标又多了一个俄罗斯,此时蒙古国特殊战略位置的作用就凸显出来。美蒙走近既可以平衡中俄在蒙古国的影响,又可以在中国背部安插一个楔子,同时给俄罗斯向东看制造障碍。
  此外,蒙古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和市场建设相对落后,这对美国企业投资以及掌控该国能源具有巨大利益。更重要的是,美国认为蒙古国符合西方的“民主价值观”,美国甚至将蒙古国称为“亚洲民主的典范”。
  如果从蒙古国方面来看,蒙美之间的互动只是蒙古国与西方走近的最突出的表现之一,但还包括更多其他内容。蒙古国的外交战略在将美国视为首个“第三邻国”的同时,也与欧洲加强联系,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事务。2012年3月,蒙古国与北约签署协议,由此成为北约的合作伙伴国。同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也接纳蒙古国为正式成员国。
  另外,自2002年以来,蒙古国先后向联合国、北约和美国主导的15次维和任务输送了5000名维和人员,举办了十次“可汗探索”国际军演,参与者已扩大到亚洲、北美和欧洲的国家。目前,蒙古国正积极介入朝日之间的“绑架问题”,以第三方的身份从中斡旋。
  只是,地理位置是无法改变的,蒙古国在其制定的第一份独立的外交政策中就明确指出,同俄罗斯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是蒙古国对外政策的首要方针,主张同俄罗斯和中国“均衡交往”,以此为基础开展广泛的睦邻合作,同时重视同美、日、韩、德、印等国的关系,即所谓的“不结盟”、“等距离”和“多支点”的外交政策。
  这说明,蒙古国会在中俄两大邻国以及美国等“第三邻国”之间找平衡,不会单方向倒向谁,更不会奋不顾身投入美国怀抱而置中俄于不顾。
  在这种情况下,哈格尔访问蒙古国显然是要见缝插针,试图在蒙古国“等距离”外交策略的基础上,将乌兰巴托尽可能地拉近美国,以此制衡中俄,对此我们不得不提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