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青春,却有永恒的感情
2014年04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杜新英(医生)
  每个人,或男或女,都曾在人生路上,有过或此或彼的遗憾吧。不怨不悔地往前走,不能改变,就让它变成经验,如一缕淡淡的香气,永留在心间。王海鸰的《大校的女儿》,描述的就是这么一种遗憾的情感。曾经纯真的青春岁月,情窦初开的农村少年遇上了清纯活泼、偶尔会有些娇柔的军中女子,纯真的感情没有杂质——身体距离很远,心灵距离很近。一直阴差阳错,在流年里或远或近地观望,再聚首已是中年,唱着年轻时的歌,想着少年时的心事,时光却再也回不去了,警觉想抓住,却无力地发现这成了自己的人生。韩琳和姜士安,就像你我,平凡又上进,总是在努力地打拼,别人看来活得有声有色,真实的情感只能永埋心中。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他/她不说,但他/她永远都懂自己。
  你可以说韩琳是个多么幸运的女子,这世上曾有一个那么深爱她的人。也可以说她是个多么不幸的女子,在对的时间里错过了一个那么深爱她的人。我想韩琳宁愿成为一个混沌的女子,宁可不选幸与不幸,对她而言,也许不知道姜士安对她二十年的爱会更好一些,这样她的内心深处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爱是那么美好的东西,终究却成了伤人伤己的利器。但是现实中却不知道有多少女子在羡慕她:“多么幸运!”深情之美,就像姜士安,不在于这份情感最后能不能够成正果,而在于它的过程绵密醇厚,在我们的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这个世界上终究还是有一些情怀是不计结果的。充满深情的人不要求非要有个圆满,非要给他个交代,他要的只是投入。在匆匆岁月里全心全意地投入过,这样的人生不浪费。
  初读《大校的女儿》,青春的美好与挫折会让人时时心疼;时光荏苒,再读《大校的女儿》,无人相伴的寂寞让人遗憾叹气;三读《大校的女儿》,感情升华,再看到那一生不能相守却一直远远地相随,忽觉释然。有红尘,更有净土;有情感,更有情怀!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都会经历许许多多的坎坷,我们要勇敢面对。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永远实现不了的情愫,可是,正因为实现不了,才是我们最珍贵的。
  《大校的女儿》是一部好书,看了,让人感动,让人流泪,让人思考,然后纯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