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打了哪些擦边球
2014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頔                       
支付宝 推出余额宝,避交风险准备金
  支付宝从问世起便支持货到之后再付款,这个时间空当里的资金就形成一定资金沉淀,如果再加上支付账户里的余额,日沉淀资金峰值估计会突破千亿。
  根据央行相关规定,这些沉淀资金需要提交风险准备金,于是支付宝推出了余额宝,将沉淀资金转移到货币基金里,将沉淀资金的利息所得“转移”给余额宝用户,从而化解了要提交的风险准备金的压力。
  余额宝背后的货币基金大部分都投向同业存款,在兑付流动性上要接受考验,因此10号文支持银行对第三方支付设定额度,以避免兑付风险。

虚拟信用卡 “忘了”向央行报备
  银行卡发行需要面签,这是全世界通行的惯例,而虚拟信用卡在网上支付账户还没有完全实名的情况下,通过线上发卡,省去和弱化了身份验证的环节。
  另外,此次发行虚拟信用卡,尽管支付宝和腾讯都与中信银行开展合作,可居然只让中信银行在银监局做了信用卡产品的报备,这两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主管部门是人民银行。

二维码支付 线下业务变O2O 实名制难落实
  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手伸向了线下收单业务,让原本将支付划分为线上和线下的央行措手不及。原来的线下支付业务主要是银行卡收单,现在线下业务变成了O2O,线下商户的实名制、真实性怎么落实?更重要的是,打破了线下支付体系的一套包括风险管控、定价体系的成熟规则。某些技术不经过验证应用于移动支付,一旦发生风险,将是系统性的。

快捷支付 省掉“面签”,难防洗钱
  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客户要经过严格实名认证,以保证风险可控、可追溯。目前第三方支付以优化用户体验的理由,简化银行身份审核,只需要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身份鉴别便可以办理快捷支付。而目前银行要受到严格的金融监管和承担反洗钱义务,因此这也是银行强调身份审核的原因之一。
  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同时具有收付款功能,这样一来,在支付机构内部便形成了资金转移的“黑箱”,加之目前第三方支付账户还不能完全实名认证客户身份信息,难以通过“黑箱”跟踪和监管洗钱,非法转移资金的行为很容易在支付账户上发生,不利于监测资金流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