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狼山顶的千年玉皇庙
乾隆年间修建的石钟亭保存完好
2014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钟亭保存相对完好。
  ▲玉皇庙院内主建筑玉皇殿和王母殿以及两边的厢房。
  ▲在饿狼山南面的山脚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山顶上掩映在翠柏中的玉皇庙大门围墙和东南角的钟亭。
  ◤这就是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庙宇的石碑,字迹隽秀,只是缺少上左下三面,让人感到遗憾。
  ◥主建筑玉皇殿内倒漏斗状的穹顶以及位于殿内西侧的一尊无首石雕像。
   本报记者 陈伟 通讯员 赵福平               
  长清区历史悠久,历史上各个朝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遍布城乡,有的被学界和公众熟悉,而有的则深藏在偏远一隅,不被外人所知。在归德镇便有一座山岭名为“饿狼山”,山上的千年玉皇庙见证了1200余年的历史变迁,至今仍保存完好。
玉皇庙建于唐开元年间 自明朝以来数次修缮
  在长清区归德镇东南部山贾庄村和小屯村之间,有座山岭叫饿狼山,高约二百米,东临南大沙河,西近济广高速。在山顶最高处稍向西的地方,有一座方方正正的庙宇院落,便为玉皇庙。
  这座庙宇坐北朝南,大门石垒而成,券门尖顶,稳固敦实,走进院内,豁然开朗。正对大门的是庙宇主建筑玉皇殿,毗邻而西的是王母殿,配属双殿东西的是厢房,分别叫天王殿和地王殿。在二主殿也就是院落的最后面,建有值守和管理人员的房屋。
  玉皇殿和王母殿呈玉玺状方型,长约3米,青石材料,殿顶无梁,系青石叠碹发砌,然后在最高处收顶封闭,犹如一倒放的漏斗。这二殿的门楣形同而神不同,虽都是圆弧状,但玉皇殿为一青石挖切成弧,王母殿则有几块青石券碹相挤而成。
  东西厢房的天王、地王二殿,面积不大,但结构形式简单紧凑,皆有石板和石块精打后按照房屋的样式,直接拼接。院后住人的房屋已成废墟,只剩一片石堆。除东面高约三米的院墙完全成形外,其余三面院墙大都坍塌得只剩下半截。
  在院西南处一大堆石头旁边,有一块巴掌大小的碑角,上面刻有“开元”字样。村里老人告诉记者,从玉皇殿内西侧一无头石雕像的雕凿风格来判断,这座庙宇最初可能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大约1200多年的历史了。
  “听老辈人说,在明朝时,长清县欧家庄曹瑛、杜仲仁等众人捐款重修玉皇殿和王母殿及东西厢房,保存至今。明嘉靖八年双泉镇马西村人郭铭以及老婆刘氏来此修整了部分房屋,之后一直到民国期间,周边村民不断对玉皇庙进行修缮,从未停止。”一位老人说。
乾隆年间的石钟亭 至今仍旧保存完好
  在玉皇殿和王母殿中间的后边位置,有一块残缺的石碑,上边记载了玉皇庙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修缮过程,只是由于石碑残缺的原因,具体的修缮人、修缮时间已经不可考证。但是关于修缮过程有一个传说。
  上述老人介绍,传说有一天,想将庙宇重修的先生来到了山下小屯庄,找到了杜里长,两人便带着美酒和菜肴一起到饿狼山的古庙前喝酒。两人环顾四周,风景极美,抬眼透过玉皇庙的大门向里望去,只见庙里面房歪墙倾,诸神暗淡,庙宇颓败,先生和杜里长心里不是滋味。后来两人便共同努力,将山顶玉皇庙重修一新。
  有庙必有钟,这座玉皇庙也不例外。在这个院落的东南角上,就巍然屹立着一座石钟亭。钟亭下部由四根巨大四棱石柱支撑,石柱上面装有钟亭的上部结构,样式如瓦屋顶,方向为坐东朝西,四块石板当亭瓦,檐头雕刻成瓦当样,南北两块三角形的亭山中间各凿有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圆洞,这两个圆洞是横向插放钟杠所用。
  在钟亭西面的亭楣上,清晰刻有“天子万年”四个大字,建造年代为清乾隆十二年。虽然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雨、战乱以及人为损坏,但是仍旧保存完好,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纵观整座玉皇庙面积不大,约有亩许,但简洁有致,布局有序,建筑艺术高超,雕刻制作精美。尽管里面的石碑损坏严重,但整座庙宇的主要建筑基本完好,特别是散布在各个位置的文字存量丰富,记载年代准确,这在没人看管的荒山野外,实属非常难得了。
山名的来历: “吃了道士饿死狼” 故事就发生在此
  有了山顶上的玉皇庙,这座山的名称就便被称为“玉皇山”了,但在清末民初发生了一件事,使得这座山有了另一个名字,而且更加响亮,以至于众人皆知。
  清末民初的某天下午,在玉皇庙里生活值守的道士去山下挑水,一头饿狼便跟着进了玉皇庙,最后跳进了院内后面道士居住的屋内,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就蜷缩在道士床下隐藏起来。
  等道士往返老远打水回来后,天基本上黑了,这位道士吃过晚饭便回居室将门插死上床睡了,趴在床下的饿狼钻出来迅速将道士咬死,然后慢慢将道士全部吃掉。
  好些天过去了,在山下种地的村民发现道士很多天没有下山挑水了,觉得有些蹊跷,于是便约了几个村民来庙里查看。但是山门紧闭,几个人便翻墙而入,到了道士居住的屋前。等到把门板打开,众人发现屋内只有一具早已干瘪的狼尸和一大堆白骨了。
  从此,玉皇山就被叫做了饿狼山。至于这个吃了道士饿死狼的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因为没有文字记载和实物相证,很难断定。但是在玉皇山周边的十余个村子里,只要略微上了点年纪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个传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