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发现遗址多关系盐业,制盐历史可追溯商周时期
疑似古盐遗址掀起诸多文化回忆
2014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4日,秦皇台疑似商周盐业遗址发掘现场。 本报见习记者 于雪莹 摄
  沾化杨家、西堼盐业遗址群等的盐工定居地分布示意图。
     作为制盐业重要地区的滨州,也是山东省最早发现盐业遗址的地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徒骇河道疏浚加宽时,就曾发现大量盔形器及烧窑痕迹,特别是沾化、无棣、阳信、滨城等处,虽然受黄河等河道淤积较厚等影响,但依然发现了非常丰富的与制盐有关的盐业遗存。根据调查,滨州市不仅发现了商周制盐遗址,而且发现了大量的盐工聚落区和盐业管理聚落区,而秦皇台就曾是盐工定居地。

  本报记者 王晓霜 谭正正
1
秦皇台是咸淡水分界线之间的聚落
  秦皇台遗址东北与西石村西南地方,由于是济东高速公路修建必经之地,在配合基本建设工程中,勘测到该地与众不同,从4月8日以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14名考古人员对该地开始进行考古工作,目前考古工作仍在继续,村民猜测可能是古墓。然而,一位姓张的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古墓的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是遗址,具体是什么,什么年代目前还不好说,等到考古挖掘到一定程度才能知道。对于此事人们纷纷猜测,其中商周时期的盐业聚落遗址的说法在市民间口口相传。
  位于盐产地带以南、以西5公里至30公里之间,大体在咸淡水分界线两侧海拔10米以下的河积、海积平原上,即渤海南岸地区第二分布带上的聚落遗址群,目前已经发现这类聚落50处以上。由于淤土覆盖和考古工作的原因,目前所发现的减淡水分界线之间的聚落主要集中发现于杨家和洋江盐业遗址群的西南部、西部,今沾化西南、利津西部、滨城、阳信东部一带及刘集、刘庄盐业遗址(群)的西南部即今博兴东北部。前者已经确定这一性质的聚落包括除了杨家还有秦皇台的17处遗址。
  记者经过大量采访和文献查阅了解到,秦皇台曾是盐工的定居地。据悉,咸淡水分界限两侧呈条带状环绕在制盐所的聚落,是盐工及亲属人员盛夏、秋冬季节的居住地。夏初,盐工从制盐场所返回此地定居;秋末冬初,盐工自备收割工具从住地出发到盐场周围的操场上刈草积薪;平时还烧造煮盐工具盔形器,饲养家畜、渔猎动物为春季制盐筹备肉食。
2
独特地形造就滨州代表性遗址众多
3
杨家窑是目前滨州最大规模盐业遗址
  滨州沿有无棣、沾化两县,海岸系黄河冲积而成,属于典型的泥沙质海岸,有滩涂面积9.37万公顷,宜盐面积9.6万公顷,现在是山东省第二大海盐生产基地、盐化工基地和全国四大渔场之一。不仅现在,滨州自古以来就是产盐重地。滨州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易开采的制盐原料——浅层地下卤水。滨州四季分明,夏季雨水集中,非常有利于盐业生产。一直以来滨州都是中国著名的盐业生产基地,这里交通便利,盐制品外运方便。
  自从2003年以来,关于中国早期盐业的课题越来越受重视,国家、省、市考古遗迹文物部门分别对渤海西南岸的盐业遗存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考古勘查工作,发现了龙山时期、殷墟时期至西周早期、东周、汉魏和宋元时期的上千处制盐遗存,并发掘了多处盐业遗址。而作为制盐业重要地区的滨州,也是山东省最早发现盐业遗址的地区。从1950年就发现了有着大量盔形器及烧窑痕迹的杨家古窑址。截至目前,滨州市各县区基本都发现了与制盐有关的遗址,并采集或出土有盔形器等制盐标本。特别是沾化、无棣、阳信、滨城等处,虽然受黄河等河道淤积较厚等影响,遗址埋存较深,但依然发现了非常丰富的与制盐有关的盐业遗存。根据调查,滨州市不仅发现了商周制盐遗址,而且也发现了大量的盐工聚落区和盐业管理聚落区,三大区分别由海岸线向西和南的内陆地区依次排列分布。
  虽然,根据资料记载,黄河三角洲地带是著名的九河古道区和黄泛区,地势低洼而平缓,该地区的古遗址多被厚达数米的淤土覆盖,所以发现的较少,但也正因为如此,滨州的制盐遗址大多保存较其他地方要完好的多,每有发现就极具代表性。其中,沾化杨家遗址群、无棣邢山子遗址(群)、无棣车镇盐业遗址(群)、沾化县西堼盐业遗址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盐业遗址群。这些地方均发现有盔形器等具有盐业生产特点的文物,能确定都跟盐业生产有关。
  除了具有较大代表性的盐业遗址(群),咸淡水分界线两侧以及同时期的内陆腹地聚落群也有不少盐业聚落遗址,比如沾化陈家、明家、郑家、西范、滨城兰家、小赵家、秦皇台、卧佛台、高家、后尹,阳信李屋、棒槌刘、三崔、东魏、雾宿洼、台子杨,博兴曹家、兴合、北营、梨园遗址等。这些地方出土的遗存多完整器,小赵家还出土了作瓮棺葬具用的制盐工具小口瓮,阳信李屋遗址发现春秋晚期至战国末期上坑竖穴墓葬30余座,还把制盐工具陶瓮、罐碎片填塞墓室周围的现象。
  2013年7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沾化县杨家盐业遗址群名列其中。作为滨州市甚至是山东省最先发现的盐业遗址,杨家古窑遗址对于研究盐业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规模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早,这在我国盐业遗址发掘中十分罕见。整个盐业遗址保存完整,可以依次推演出古代制盐的整个流程,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当时一位发掘现场的考古专家如此评价杨家古窑址。
  杨家古窑遗址群属于盐业遗址,位于沾化县富国街道办事处东杨村西北方向约2.5千米处。遗址群中,多数遗址的时代为战国,个别属于西周早期和春秋时期。1950年徒骇河加宽加深时,杨家古窑址群首次被发现,当时便出土了大量制盐工具盔形器及残片。195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进行过钻探,划定了保护范围,面积15.6万㎡。自发现至今,杨家古窑址群先后经历了五次发掘调查,每次调查都令世人瞩目,尽管遗址被淤土覆盖,但总体分布和遗址数量不清楚,但目前最少已发现22处盐业遗址。
  2007年春,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燕生东博士以遗址保护碑为中心向四周做了勘查,仅在保护碑周围15万㎡的范围就发现了10处商周时期制盐遗址、2处东周时期制盐遗址。地表、排水沟、太平河内所见陶片几乎全是盔形器,同时发现有草拌泥烧土、烧焦结的盐灶壁、烧坏盔形器等,经推断应是制盐作坊内盐灶、盐棚和陶窑场所在地。2011年底,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委派工作人员进驻古窑址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古勘探,这是山东省对该遗址组织的最大规模、最大面积的一次考古勘探。时至今日,共完成探区面积217万㎡,发现各类遗迹22处,其中古烧窑12处,炉灶2处,坑池5处,遗址3处。此外,还发现了数量巨大的盔形器、滤器、灰陶簋口沿、灰陶豆等器物,多为盐业生产所用。
  相关专家表示,杨家古窑址群不仅是滨州市和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目前发现较大的、保存较完整和最有价值的商周盐业遗址群,而且还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商周时期的一处独立的核心制盐区,其生产的食盐除供给齐国之外,主要是供给当时的商周王朝食用,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参考资料:《商周时期渤海南岸地区的盐业》燕生东 著
《无棣县盐业志》无棣县盐务局 编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