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金怎样用心做父亲
2014年12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康慨
  蒙田曾引塔索的话形容高卢战士:“那时他与年轻妻子结合,高高兴兴生儿育女,他当父亲,当丈夫,丧失了昔日的勇气。”
  1920年,28岁的一战复员军人和利兹大学英文教授托尔金也是如此。圣诞将至,他忽然柔情萦怀,神仙附体,于是给三岁的长子写了封信:“亲爱的约翰,听说你问爸爸我长啥样,住在哪儿。”他告诉约翰,他已经把自己画下来了——随信所附的画片上,有个身穿红袍、脚踩黑靴的老汉,长长的白胡子,红鼻头,红脸蛋,一个人走在亮闪闪的雪地里。他还在信里宣布这就启程,带着玩具去牛津,当夜北极大雪,但愿准时到达。落款是圣诞老人。
  托名神魔,在大年夜给孩子写信,从此成了托尔金每年一度的乐事和托家持续24年的传统。次子迈克尔、幼子克里斯托弗和小女普里西拉都曾接到过圣诞老人的来信。它们图文兼备,贴着手绘的北极邮票,盖着北极邮局的邮戳,年年必到,一开始放在家里的壁炉边上,后来买通了邮差,干脆由邮递员叔叔亲自递到小朋友手上。
  这些信和画完全没有出版的意图——首次付梓已是托尔金身后三年的1976年,由再娶的加拿大三儿媳妇编辑成书——《圣诞老爸的来信》。信中充满了喜剧甚至闹剧的色彩。圣诞老人基本是个没什么大本事的孤老,住在又远又冷的北极,对世界上的纷争一筹莫展,况且他自己也有乱七八糟的家事要处理。信里常常出现弹簧式的字迹,因为即使是圣诞老人也怕挨冻而手抖。精灵秘书写一手蜘蛛模样的精灵文,肥大粗厚的笔迹则出自大白熊胖乎乎的熊掌。有的信很短,只有几句祝愿,有的很长,可以讲一个有头有尾的北极故事。熊助手和精灵秘书也参与通信。年复一年,倒也形成了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圣诞老人与熊相依为命,过着顶风冒雪的忙乱生活,有时要照顾摔到地上的月亮人,有时要对抗捣蛋的龙,并与小妖作战,这里还有驯鹿、钟表人、雪孩子、红色的小矮人、绿色的精灵和从南极跑来打仗的五十位企鹅勇士。北极熊卡胡是个必不可少的喜剧角色,勇敢、善良而愚蠢,总是捅娄子,让自己受伤。有一天大风把圣诞老人的帽子刮到了北极柱上,好心的熊去够帽子,没想到柱子断了,砸烂了房顶,熊也从破洞掉进餐厅,还把熊腿也摔断了。
  这些信并不表明托尔金比其他父亲更爱自己的儿女。也许他只是更用心而已——以他最擅长的方式:讲故事。引人注意的是,他绝没有利用这个难得的洗脑机会,向儿女灌输孝道。圣诞老人从没有说过这样的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多爱你们,你们长大了可一定要好好地报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啊。
  二尺红头绳,圣诞老人的信,都是父爱的证明。但是卖掉喜儿算怎么回事?父亲欠地主的债可以用女儿欠父亲的债来抵还吗?几十年来,人们说惯了黄世仁的残忍,却无视杨白劳的狠毒。老实说,托尔金写给儿女的这些信如果放进中国文化的酱缸,保不齐又会成为某些人教育小孩子感恩报恩的工具。鲁迅说过:“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中国人常言父爱如山,今天看来,大概是说这父亲稳重、深沉,不肯也不会用心,只是像山一样盘踞在沙发上,兀自地打麻将、玩手机、看电视吧。而不等你长大成人,他便要用他的父爱,山一般地压迫下来。
  做好的父亲,在我们这个国家,不仅要用心,实在还要像鲁迅所说,不让儿女受到如山父爱的胁迫,宁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