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益”有大小之分
2015年02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司徒伟智(媒体人)
  一位当编辑的朋友感叹,印行一部《呼啸山庄》,销量竟不足一千册。
  真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知音”去哪里了?看看星期天逛书店的,都挤挤挨挨地拥在家庭保健、课程辅导、流行小说诸如此类书刊柜台前。
  传播文化,不兴垄断,各色人等皆欢迎,条条大道通罗马。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讲世道人心,人家郭敬明也照样讲就是。开卷有益,非名著,亦有益。问题在于,“益”有大小之分——倘若让郭敬明跟曹雪芹PK,落差就不可以道里计了。
  书海茫茫,浩浩汤汤,何况处在“知识爆炸”的当今,出版物数量更是天量增加。从前采访一些大学问家,时或听到“少年时节最大心愿是躺在小屋里读尽天下书”,现今是再也听不到了,盖因再也不可能做得到。任何目光如电的读书快手,终其一生,也无非舀起书海里几瓢水而已。自然,因其多,而干脆不舀,那就傻了;因其多就乱舀一气,也不理性。需要研究舀什么、何处舀,集中兵力,“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让有限的精力聚焦于浓缩人类文明、以一当百当千的名著,是一条捷径。
  读过一本本的成功人士传记,印象里他们少年时代都是沿着这条捷径走来。“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歌德提醒得太精辟。所以,普希金自幼读狄德罗和卢梭的法文原版著作,以及古希腊经典《奥德赛》和《伊利亚特》的法文译本。不止是文学界,科学家的早年也一样。杨振宁初中一二年级的暑假,由父亲请来丁则良先生辅导阅读《孟子》,于是“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从小养成的爱好是看京戏和古典文学,《红楼梦》是他的最爱。有鉴于此,看到报章上介绍时下一些学校的文学社团成员也不读名著,交流的、推崇的尽是“哈利·波特”、郭敬明,真要暗暗为他们可惜。
  莫搞错,不是畅销、流行的就叫名著。过江之鲫般的畅销书,各领风骚没几年,然后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也不是大部头就属名著。从《君王论》、《独立宣言》到《阿Q正传》,不都是薄薄的?甚至,也不是名家手笔都算名著。市面上有些海明威作品真叫人不堪卒读,董鼎山曾在批评他的《曙光示真》等遗作时介绍说,其实海明威生前表示过,一个作家最糟糕的事就是“未获本人允许而发表他的作品”。名著,必须是在横向空间和纵向时间上历经考验而巍然耸立的胜利者。
  鉴别名著,还可以提供更形象、更容易操作的法子。有洋办法,那是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说的:“一项测试经典的古老方法屡试不爽:不能让人重读的作品算不上经典。”也有土办法,是笔者不揣浅陋“拿来”,即不妨综合报章上刊登的各名家名校推出的“向学生推荐书目”看看,互有出入却也大同小异,基本上堪称一部名著大全。其间,越是重叠率高者,越是价值高。
  孩子少不了早期教育,也就少不了读名著。学者说举凡动物的潜在能力都有过期不候的发达期。一只小鸡“追从母亲”的能力发达期是在孵化出来4天内,“辨别母亲声音”则在8天内,如果这段时间它遭隔离,这些潜能将递减乃至消失。怎么让孩子养成、至少不错失名著的阅读兴趣呢?那就是早早开始阅读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