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水协议
2015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埃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三国领导人日前签署一份初步协议,结束了关于共享尼罗河水资源,以及在埃塞俄比亚建造非洲最大水电站复兴大坝问题上的长期争端。
  尼罗河是上源的白、青两条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后的正式称谓。尼罗河全长6670公里,流经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苏丹和埃及等10个国家,最后注入地中海。
  目前,分配尼罗河水的依据仍是几十年前的协议。1929年,在当时英国殖民者的提议下,9个尼罗河流域国家达成一项赋予埃及和苏丹对尼罗河水拥有优先使用权的《尼罗河水协议》,埃塞俄比亚没有加入这项协议。1959年,尼罗河流域国家对协议进行了部分修改,埃及每年享有555亿立方米的尼罗河水,而苏丹的份额为185亿立方米,其他国家认为协议不公。
  被称为非洲“水塔”的埃塞俄比亚扼守着青尼罗河源头,每年从埃塞境内注入尼罗河的水量占尼罗河总水量的86%,因此埃塞要求每年至少分得120亿立方米的河水。而埃及和苏丹不同意埃塞从上游截留河水,认为这将影响下游的生存。
  2010年,包括埃塞在内的尼罗河沿岸国家签署了一份协定,允许它们在未经埃及同意的情况下开建水利项目,苏丹和埃及都没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埃及还曾一度退出以研究和协调尼罗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为宗旨的尼罗河流域国家组织以示抗议。在埃及前总统穆尔西执政时期,还曾一度因埃塞修建复兴大坝而发出武力威胁。好在埃及现政权改变了姿态,其与埃塞、苏丹三国签署的这份新协议,显示出埃及对尼罗河水资源分配态度的转变,释放出与周边国家修好的信号。
      (赵恩霆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