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钻井胜利六号平台经理李成军:
营造“家文化”,引导团队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邵芳通讯员张永利
2015年10月14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李成军向记者讲述平台日常运行情况。
工作23年以来,他扎根海洋钻井平台一线,带领团队艰苦奋斗的,用心经营家一般的平台文化,让员工热爱平台、团结互助,让小平台成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在大环境的寒冬期,他结合众人之智走上创新发展之路,打响了攻坚克难的保卫战。胜利六号平台经理李成军,20多年来先后完成30余项技术改进项目,曾荣获管理局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称号。
勤学苦练,抓住细节抓住成功
李成军出生的70年代,德州农村的照明以“洋油灯”为主,村民见了公路上冒着黑烟奔跑的汽车都会感到兴奋。让村民感到羡慕还有来自923厂(胜利油田原称)的石油工人,那时离开黄土地是很多村民的愿望,而石油工人正拥有着他们渴望的工作,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李成军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石油工人。毕业报专业时,李成军清楚地记得那年县里有314人报了与石油相关的专业。
1992年8月18日,乘着摇摇晃晃的小船,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大海,李成军和其他三名小伙伴共同前往胜利四号平台,开始了向往已久的生活。平台的空间狭小、拥挤,只有大海波涛和钻机轰鸣为伴,每天负责场地保洁、机械保养单调而繁琐的工作,还要面对一身的泥水味,这也曾让李成军感到厌倦和失望。但细心的李成军观察到,平台一名老师傅不慎受伤却坚持完成本职工作;为了盯紧重点探井施工,平台经理没能赶上见母亲最后一面,在偷偷痛哭后他依然坚守岗位……这份隐藏在光鲜外表后的执着与热爱深深触动了李成军,让他爱上了这个集体与平台。
自此李成军用心地融入这个家,脏活累活抢着干,卡大钳、起下钻、加重晶石粉、修泥浆泵……处处都有他的影子。1993年,李成军成为了平台的技术员,更高的专业要求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了弥补所学书本与现实的差距,李成军开始自发学习,从设备修理、操作技能、钻井工具的应用到操船程序、液压系统维护等,他利用原理结构图、英文翻译字典与现场实物进行对照学习。把一些常用数据做成卡片贴在床头时时记忆,在标尺上标明每一个常见钻具结头的长度以方便记忆与测量,时间久了李成军竟练成了徒手测量的绝活。
在勤学苦练的同时,李成军还总结出一套设备管理的方法。他将设备的“简历”刻在纸上,并用油漆喷于设备上,将保养记录做成卡片贴在设备上,这样不仅让设备资料一目了然,同时有利于新员工及时掌握设备状况,这种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多年来,勤学苦练的品质让李成军能很快适应各种职务的转变,而注重细节管理也给他和职工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
营造家文化,小平台实现人生价值
2006年6月,李成军被调至胜利三号平台担任副经理,不仅要监管平台的生产运行,还要负责起员工的日常管理。李成军认为能带来员工团结一心的绝非“绳子”,而是真诚与信任。
2007年,一名新员工在搬运设备时不慎扭了腰,李成军亲自将其背回房间,并及时联系船只让新员工接受进一步的检查,随后李成军又和众人将员工抬上了船。2014年,平台一职工动了阑尾手术需要照料,休假期间的李成军得知消息后,主动带领几名休假职工轮流陪床照顾病人直到出院。
平时,李成军还注重倾听职工的心声,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节假日走访、为困难职工捐款、组织陪护住院职工,他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忙前跑后。职工结婚、老人孩子生病、逢年过节,李成军也不忘代表平台送上一份心意与祝福。以一颗仁爱善良、公正无私的心待人,必将收到同等回报,李成军不仅成为职工敬爱的领导,也培养起平台团结互助的“家”文化。
2014年,平台来了一批年轻的新员工,他们急需前辈的指导,平台上又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为何不给老员工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又给新员工尽快掌握知识的机会呢。于是,在李成军的带领下“职工微课堂”开讲了,每天下午工作之余老员工轮流以PPT的形式带来10多分钟左右的经验讲解,“微课堂”不仅加强了员工之间的交流,也让老员工的价值得以更好的体现。
在家文化的带动下,员工彼此加强了交流,平台员工之间自发成立了登山队、自行车队、足球队,在工作之余进行着各类活动。2013年3月,到了老职工52岁的王学山下平台的日子,王学山拉着李成军说:“李经理,别忘了提醒接替我的职工注意烘干机滤网绒毛的清洗,要不会引起火灾。”仅是一个小小的细节,李成军就感受到了职工对平台的热爱,在家文化的影响下员工早已把平台视为自己的家,百般爱护。
敢为人先,
引导平台走上创新之路
创新是平台兴旺发达的动力,是平台永保先进的活力,这是李成军对创新的认识。海洋钻井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职工有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高效优质生产之路。李成军说作为管理者没必要事事懂、事事会,只要把懂的人、会的人有效的结合起来,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在创新的道路上,李成军是一个引领者,他以思路结合众人的智慧完成了次次革新。
2015年,李成军发现平台供水系统深井泵的使用寿命短的仅有3个月,因此结合众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深井泵的抽水频率过高、频次过多是罪魁祸首。因此李成军等人通过加装变频器,根据用水情况合理调整了各时段的转数,从而将使用寿面延长至7个月,大大降低了成本。2013年,在李成军等人的研究、建议下,公司为平台更换了无功补偿系统,使得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功率得以提高、资源得到节约与充分利用,为平台一天可节约一吨油。
2015年,李成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生产安全上,他组织员工将原来的声光报警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一旦作业区出现溢油等异常情况,生活区的网络也能立即发出自动报警信号,以此将危险信号迅速传达更快做好防御准备。下一步“互联网+井控”的安全报警系统还将与个人微信相连,让员工在安全的前提下打更多效益井。
当李成军将众人结合起来,很多想法变成了现实。如今的胜利六号平台也在改革创新中走上了高效开发的道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