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枣林入选第三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
2015年10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枣庄10月13日讯(记者 孙越) 近日,枣庄(店子镇)古枣林荣获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5年全国共有23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山东枣庄(店子镇)古枣林和山东乐陵枣林复合系统成功入选。
  记者了解到,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种枣历史久远,起源于魏晋,兴盛于隋唐。相传,唐王李世民跨海东征路讨伐窦建德路经店子镇枣林,唐军人困马乏,李世民把马拴在枣树下歇凉,时值深秋,碧叶红果,枣儿偶落鞍褥囊中,唐王李世民不愿独享,当场让将士一起品尝,将士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取得了胜利,唐王李世民非常高兴,把拴马的枣树封为“枣树王”。“枣树王”现在每年可以所获大枣300多斤,美丽的传说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成为了枣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早在宋朝时期当地人就有以枣作为男女订婚信物的习俗,在结婚典礼时,将枣、花生向新娘身上抛撒,取其谐音,以示“早生子”。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撰写的《打枣谱》内有滕县长红枣叙述,表明在山东省枣中的优良品种——长红枣,在宋代已培育成为果形大、果肉厚、品质佳的魅力型主栽品种。明万历十三年(1585),《滕县县志》就有“山地之民,千树枣,千足羊”的史志记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