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规律“减课”不是蛮干
2015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跃峰

  聊城嘉明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向数学课动了“刀子”:取消一二年级的数学课,等三年级再上!一年级学生先学习语文及英语等课程,二年级增设数学活动课及数学展示课。在当前还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大环境中,这一改革举措在全国范围来看也是罕见的。
  聊城这所小学的新举措,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但细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大胆与蛮干之间隔着对教育规律的把握。按照校方的解释,六七岁孩子记忆能力最强、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差,按照特点给不同学科排个先上后上的顺序,结果是事半功倍的。正因为有了理论基础,还经过征求家长意见的民主程序,才有了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的局面。而三年级学生“没有不适”的结果,以及省教育厅专家组的认可,也验证了新举措是行之有效的。
  事实上,教育界对上述规律早就有发现,但从理论变为现实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按照“老规矩”,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上数学课,这一看似“标配”的教学模式也已经沿袭了几十年。出于对成绩的“考虑”,以及“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像很多家长一样,笔者刚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难免为该校的学生们感到担忧。很多时候,或许正是因为教育领域的这种特殊重要性,让与教育有关的各项改革踌躇不前。
  聊城这所小学之所以能够“单兵突进”,很大程度上与决策者有关,最先提出试点的就是数学教师出身的校长。而在全国范围内,几所曾经推行过类似举措的小学,力主改革的也都是数学教师出身的校领导。换句话说,类似举措不仅事关胆魄和勇气,更受制于以校长为代表的教育责任主体,有没有掌握教育规律的能力,而这种对规律的把握,也不局限于某一科目。
  应该说,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题山书海的灌输模式,是亟待改变的,但问题就在于有没有可行的方式,既给学生减了负担,又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这恰恰是有关各方应该考虑的问题,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学校,更是责无旁贷。尤其现在,教育去行政化正在推进,管办评分离试点工作也在开展,不仅仅是摘了“官帽”,减少了行政干预,更核心的问题在于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提升。换句话说,有能力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有勇气自下而上地突破应试教育,也是学校的必备素质。(作者为本报聊城站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