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购物假货充斥市场
2016年02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农村学校 加大校车配备
  为了集中优质资源办教育,德州把农村规模较小的一部分小学撤并,设立了一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优良的学校。但同时离家远的学生的上下学问题日益凸显,为此,人大代表、德城区北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肖兰英建议,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校车配备,解决学生上下学安全问题,解除家长后顾之忧。
  “农村学校撤并调整后,许多农村孩子需乘坐交通工具上学。但农村青壮年多在外打工,老人无力接送孩子。”肖兰英担忧道,在“家庭接送”缺位的情况下,学生或起早摸黑走路上学,或乘坐“黑车”、拖拉机等上学,校车超速、超载情况时有发生,安全隐患大。
  按道理,集中提供校车服务是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有效途径,但在现实中,校车在农村仍是“奢侈品”。经费投入有限、农村道路状况差、校车司机招聘难等制约农村校车发展。对此,肖兰英建议,解决校车购买、运行资金投入问题,除政府财政资金外,还可让金融机构介入,采取分期付款、融资租赁等办法。同时,政府部门在改善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时要统筹考虑校车通行问题,并明确各级政府在校车安全管理中的职责、理顺校车安全管理的部门职责、依法把好校车驾驶员和校车使用许可“准入关”等。
     本报记者 李榕
  当前,微信销售、代购等行为日益活跃,微信营销已俨然成为一种新兴网络商品交易模式,但也存在伪劣产品横行问题,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假货问题亟待解决。
  “监管盲区的存在使微商滋生违法,利益驱使微商以身试法,另外买方市场助其日益活跃。”政协委员周相国说,大多数微商仅仅通过转发图片叫卖商品,即使违法,工商部门难以固定证据;微信朋友圈基本都是亲戚、朋友、同学,消费者受“信熟”心理影响,毫无防范意识,这些都是微商假货问题的产生原因。
  对此,周相国提出监管对策。第一,工商、消协利用普法宣传曝光微信营销市场假货的现实情况,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二,签订经营协议、进行实名认证、完善评价机制,工商部门应与腾讯公司联系建立约束机制。第三,工商部门应强化办案人员计算机应用及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培训,形成对违法商家的有效威胁。第四,出台相关法律规定,工商部门加强对微信营销市场售假监管问题的整理、研究和探索,向立法机关反馈,争取制定相关监管法律法规。
     本报记者 徐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