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冻又春旱竹林大片黄
八成竹子更新,水土不服也是原因之一
2016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泉城公园出现大片枯黄的竹子。 本报记者 唐园园 摄
     济南春意盎然之际,市区的公园景区却有大片竹林变黄。专家称,冬天冻害是导致竹叶黄的主要原因,春天的干旱也延缓了新叶的生长。前年济南遭遇大面积竹子开花死亡,八成竹子被新品种代替,新品种不能适应环境也是原因之一。

   本该满片绿
 却成“黄金身”

  近日,济南春天花红柳绿,景色甚好,但是不少市民发现原本应该翠绿的竹叶却变得枯黄,毫无生气,与周围的景色格格不入。
  14日,记者在宽厚里商区看到,商区东侧躺着上百株被拔掉的竹子,堆成两堆。竹子的叶子枯黄,有的竹身也很黄,好似两堆枯草。周围的市民猜测,竹子应该是去年或今年新种植的,因不适应济南干燥的天气,干死了。
  15日,记者走访了泉城公园、趵突泉公园发现,景区内的竹园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叶子发黄的迹象。在泉城公园东门附近,本该是“葱葱竹林一山青,尖尖薄叶满片绿”的美景,如今却是满眼枯黄。沿着左侧小路一路前行百余米,左右两边的竹林黄绿相间,部分区域甚至一片枯黄,从根部到叶间全部枯死,生机全无。
  继续向西前行,在泉城公园另一侧的竹林情况要好得多,整片竹林虽仍有黄叶分布其间,但整体呈墨绿色,生机犹在。据经常来公园健身游玩的市民称,发黄的竹子是去年栽种的,今年春天就没有发芽变绿。“这些竹子一开始就没有栽好栽活。”
  在趵突泉公园,记者看到园区内的竹子并没有出现大片枯黄的景象,但部分竹子的叶子变成黄色,在万竹园内侧,一小部分竹林叶子枯黄迹象明显。
 春旱少雨
 新竹叶难长出

  公园、街道边不少竹子都出现枯黄,究竟是天气干旱,还是竹子遭遇水土不服呢?济南市园林研究所副所长刘红权称,今年竹林枯黄已经引起他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冬天的极度降温冻害,与今年春天济南干旱的气候也有一定关系。
  “由于冬天的冻害,竹叶进行了自我保护,大部分竹叶都被冻伤。因为不能自然脱落,所以只得等新叶替换。”刘红权称,正常年份下,在每年春季竹子应该是翠绿的,新长出的叶子会替换老叶子,但是冬天的冻害使得竹叶全部变黄,春天的干旱少雨延缓了新叶的长出,所以才会出现新绿叶盖不过老黄叶的景观。“如果今年湿度加大、雨水增多,新叶子长出后老叶子就自然脱落了,这是一个自然现象。”
  泉城公园高级工程师刘淑芹也给出相同的解释。“泉城公园内枯黄的竹子大部分是苦竹,因为苦竹表面粗糙,在冬季先雨后雪的极端天气下,苦竹表面滞留了很多水,晚上气温下降厉害,叶子就被冻得特别严重。”
  刘淑芹称,据目前的观察,竹笋只冒出了一点,有的甚至看不出来。根据目前情况推测,至少要再等二十天,才能等到竹笋长出来,到时候就会对黄色的竹子进行修整。“正常的竹子五月中下旬才长笋。雨季时,竹笋会长得更高、更快。”
 适应新环境
 竹子要三年

  除了今年特殊气候的影响,济南各竹园的现状与前年大规模的淡竹更新换植有着密切关系。2014年,由于济南连续三个季度干旱少雨,加上暖冬暖春效应,竹子生理性衰退、营养生长减弱、生殖生长增强等原因,趵突泉、动物园、泉城公园等景区竹林大面积枯黄、开花,导致济南淡竹大面积开花结果死亡。
  据济南市园林局统计,济南市城区街道绿地、公园、风景区竹林总面积约7.8万平方米,其中公园、景区栽植面积7.5万平方米,品种以淡竹为主。2014年大面积枯黄死亡的淡竹能达到总种植量的八成。
  “由于淡竹的耐寒性很好,所以当时济南引进竹子的时候选用的多是淡竹。”刘淑芹说,在大规模竹子枯黄后,前年和去年济南市园林局对公园景区的竹子进行了更新,不再引进淡竹,转而引进了许多更有观赏性的竹子,比如长叶苦竹、黄秆金竹、金镶玉竹、茶杆竹、紫竹等。
  据了解,新引进的竹子品种首先会在基地中进行“假植”,等到适应环境后再被分配种植到景区公园。“不少新引进的品种现在还不太适应环境。”刘淑芹说,像黄秆金竹适应得就不太好,十分干黄。
  “更新完后(移植后)至少三年才能回到原来的景观,三年内竹子不断地适应环境。”刘淑芹说,三年内竹子要长新笋,长出来的新竹能更好地形成景观。
 不能因极端气候
 否定竹子价值

  竹子多生在南方,喜半干半湿的环境。如今济南的气候使得南方来的竹子屡屡“水土不服”,是不是就意味着济南不应该种植竹子呢?
  刘红权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今年春天的旱和去年的冷都是特殊原因,不能因为一年特殊气候条件,就把植物引种的整个程序打乱了。”刘红权说,济南市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尝试引种竹子,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科研条件的提高,会有更多的竹子适应济南的气候。
  “竹子是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使用的品种之一,是很漂亮的绿化树种。”刘红权说,南竹北移也是国家战略,其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据了解,济南动物园从1959年左右开始引进竹子,品种是淡竹,主要是为了饲养大熊猫。后来各公园、景区为改善园区环境也开始引进淡竹。而济南趵突泉万竹园内的竹子历史更为悠久,据考证万竹园最初因栽植大片竹林而得名,而万竹园的兴盛则得益于明朝内阁大学士殷士儋归隐于此。
  竹种更新后,济南逐步减少了淡竹的种植,引进的竹子更加多样化。刘淑芹说,因为竹子的生命周期不一样,一个品种开花,另一个不一定开。为了避免大面积的死竹,增加多样性,加强观赏性,也可以让更多的市民休闲赏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