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九人,800多个问题
竞聘“正球级”官员不容易
2016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两名女候选人伊琳娜·博科娃(左)和韦斯娜·普希奇在聆听来自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的提问。
     选择联合国下任秘书长的公开“面试”14日结束。为应聘这份“全球最高外交官”的职务,来自各国的9位候选人在三天内共回答了800多个问题。新华社驻联合国分社记者从现场发回报道,感受这场“世界级”面试的热度。

  “面试”时间有点紧
  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头一次,秘书长候选人要提交简历、坐在“面试台”上,回答联合国会员国、观察员国、区域组织以及民间组织的提问。每人限时两小时,全程直播。
  三天九人的“面试”,候选人和提问者时常被“计时员”、联大主席莫恩斯·吕克托夫特善意提醒,注意掌握时间。对此,候选人、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调侃道:“主席,您给我17分钟回答19个问题,已经很慷慨了。”
  短短两小时,显然不足以十全十美回答这一“正球级”官员不得不面对的全球性问题,如,如何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如何解决难民危机,如何保障国际社会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气候变化协议等。更有专业级别的管理问题,如,如何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引入联合国,如何改善联合国的工作效率等。以上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都足以出书立著,且问题之间相互关联,纷繁复杂。各候选人都没有就乌克兰局势和安理会改革等联合国面临的主要课题发表深入看法。
多边外交的舞台
  一定程度上,这场轰轰烈烈的公开“面试”反映出扮演世界最高外交官的超高难度。面试场上提问的代表,立场各不相同:既有如英国、美国这样的政治大国,也有欧盟、非洲区域集团、内陆最不发达国家等等。在接受“拷问”的讲台上,候选人既要照顾每个团体的诉求和关切,以表现自己对多边主义的信念,还需要意识到一些客观事实,例如回答巴勒斯坦代表问题时切记,以色列代表也是台下的听众之一。
  另一项无法令人忽视的能力大抵是语言表达了。联合国有六种官方语言——中文、英文、西文、阿文、法文、俄文。对于联合国秘书长来说,能够流利地使用一到两种语言,并非过分的要求。
  回顾候选人的表现,博科娃全程用英文、法文交替作答;葡萄牙前总理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用流利的英语陈述,作答时还会根据提问国家的语种,偶尔切换到法语或西语模式。
  来自黑山的“小鲜肉”候选人伊戈尔·卢克希奇则在“面试”结束时,用中、西、俄、阿文向听众致谢。那一句中文的“非常感谢”说得腼腆且真诚。
当选或将重用女性
  依照按地区轮换的不成文惯例,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应该来自东欧国家。然而,由于历任8位秘书长均为男性,推举一位女性候选人的呼声不小。实际上,无论女性还是来自东欧的秘书长,在联合国历史上都无先例。究竟着眼于性别还是地区,成了今年推举秘书长的争论焦点之一。
  有56个联合国会员国组成了一个“支持女性成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小组”。这个小组对男、女候选人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增加联合国高层管理人员中女性的比例?
  作为男性候选人,卢克希奇和塞尔维亚前外长武克·耶雷米奇表示,如果当选,将选择一位女性出任联合国第二高官——常务副秘书长。摩尔多瓦前外长纳塔利娅·盖尔曼则直言不讳,称如果当选,首要任务是任命有能力的女性担任重要职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新西兰前总理海伦·克拉克说:“我作为女性,进入男性专属的政治世界,就是要打破‘玻璃屋顶’,希望其他女性也能有这样的机会。”
  候选人之一、马其顿前外长斯尔詹·克里姆为东欧集团据理力争。他说,区域轮换虽是不成文的规定,但如果不给予尊重,会增加会员国之间的隔阂,不利于团结,希望还是能给东欧机会。
  联大主席吕克托夫特表示,不论是东欧还是女性,我们需要的是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他或者她都应有绝对的能力胜任这一职位。这也是“面试”的目的,即找到秘书长最为合适的人选。
  此外,有意竞选联合国秘书长的人员今后也可以参加竞选,如果出现新的候选人,联大预计将再次举行对话会。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