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一段尘封的历史
2016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贻贝(退休干部)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和秦邦宪(又名博古)在出席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之后,由重庆乘C47美式运输机回延安。飞抵延安上空时,因云浓雾大,无法着陆,驾驶员迷失方向,误入山西境内,这里也是云低雾大,结果飞机撞上黑茶山,飞机焚毁,同机十七人(包括四名美国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噩耗传来,世界震惊,亿万人为之悲痛。史称“四八”烈士。《“四八”被难烈士纪念册》(下称《纪念册》)由郭沫若署名敬题,中共代表团编印,记录了这段历史。
  《纪念册》被当今史学家称为“珍罕史籍”,除存世量稀缺之外,还在于它如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丰富翔实,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我有幸收藏了一本《纪念册》。在纪念“四八”烈士遇难七十周年之际,介绍一下《纪念册》其中的史料。
  《纪念册》翔实记载了全国各地追悼烈士的纪念活动,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李公朴有诗云:“你们的死,超过了晴天霹雳。”中共中央及延安各界成立了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和各界人士代表续范亭、李鼎铭等26人组成。千余人赶修陵墓。当市政府欲购棺木时,不少老人纷纷告知市政府,愿把自己的寿木让给死难同志,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敬爱。追悼会先是家祭,在挽歌中,张越霞、陈慧清、叶正明、黄晓分、陈复君诸同志被伴护着,从右侧步上祭台时,有的已泣不成声了。公祭的仪礼更肃穆,千万颗悲愤的心,虔敬地向死者献花圈、焚香、献爵。主祭朱德和刘少奇低头拭泪。在哀乐声中,十七具(包括四具美国飞行员的棺木)由红毯裹着的灵柩向陵墓缓缓移动,灵前是鼓乐队和花圈挽联队,接着是家属、群众、机关、学校、团体……殡葬行列由大会场出发,长达二里许,下午二时半,在撼人心魄的国际歌中举行了烈士们的安葬。
  近来,我读到一段史料:1996年,已89岁高龄的杨尚昆带领“四八”烈士遗属100余人,专程去延安扫墓,让人感动不已。
  在陪都重庆,当年也举行了大规模悼念大会。大会由张澜主祭,孙科、周恩来等八人陪祭。郭沫若读祭文,孙科等人先后致词。孙科说:“王若飞、秦邦宪两先生到重庆来是为了促进和平民主团结,我们的见解虽有不同,但和平民主的事业是共同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在这个共同事业尚未完成之前先离去了,这使我们悲痛。但同时也使我们觉得加重了负担,我们后死者必须要完成这个工作,才能安慰死者。”孙先生特别赞扬王、秦两同志态度坦率,对国民党的批评很严厉,称他们为国民党的诤友。
  周恩来报告遇难诸烈士的生平事迹,对美军四位机师表示痛悼,并以中共代表团名义敬挽他们:“风雨迷途,技术一时难掌握;仓皇失事,魁梧四子亦牺牲。”
  在山东解放区,同样举行了“四八”被难烈士追悼仪式。追悼仪式在临沂大众剧场举行,万人翘望着悬在祭坛中央的王、秦、叶、邓、黄等诸烈士遗像,当挽歌声起,热泪满溢着每个人的眼眶。祭仪完毕后,陈毅将军讲话,他说:“四八”殉难烈士是为了争取三大协定的实现而不幸牺牲的,是中国人民的重大损失。
  晋绥、苏皖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冀鲁豫解放区、上海、北京等地都举行了“四八”烈士追悼活动。就连一座县城——我的家乡滕县也隆重举行追悼王若飞、博古等同志的大会。当时,我上小学,记忆深刻,人们都非常悲痛。《中共滕州党史画册》保存了当年纪念活动的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到用松枝搭成的王若飞门、叶挺门、邓发门,用松枝、白布扎成的博古亭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