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学家看书
2016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先刚(教师)

  相较于今天的孩子有那么多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图书可读,我的童年可谓非常匮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村,大人们别说给孩子买本课外书,就是考了个好成绩,买本小人书就算天大的奖赏了。何况那时人们的思维里根本没有“课外书”的概念。
  那时的孩子除了上学使用的课本外,所接触的书籍也仅仅是小人书一类,直到上了五年级,我才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课外书。
  那一年,班上转来一个叫李辉的同学,他是随铁路桥梁施工的父母暂住在我们村里的。我与他关系极好,因为他的父母特别重视学习,我那时学习优秀,又是班长,他们非常鼓励我们交往。他家里有一个好大的书橱,第一次去他家玩,我就看花了眼。书橱里的书保存完好,摆放有序,散发出来的缕缕书香一时间竟让我有些眩晕。我把浸出汗水的手在裤子上抹了又抹,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本来。李辉在一旁嚷着让我跟他一起玩游戏,而我的双腿却像钉在书橱旁一样无法挪动。我第一次违心地把作业拿给他抄,因为我怕他生气,从此再没机会到他家里来看书。
  这些书向我展示了一个从未接触的多彩世界。自此,我的梦里有了辽阔的大海,海的女儿在飞溅的浪花中哭泣;有了茂密的林海雪原,松鼠在挂满松果的松树上蹿上蹿下;有了一望无垠的戈壁荒原,悠扬的驼铃声在大漠夕阳掩映下的胡杨林里传递……整整一个暑假,除了写作业、陪李辉玩,我几乎都是一个人待在他家的书橱旁手不释卷。他的父母非但不烦,反而抱怨李辉不及我爱看书。不知是李辉真的生气了,还是以此为要挟,我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抄袭作业,只为了让他能让我多看一会儿书。
  有一天,为了避开李辉的纠缠,我躲在书橱旁边的一个夹缝里,席地而坐,抱着本《长白山人参故事》看得入了迷。李辉以为我不辞而别,直到他妈妈吃完午饭到里屋拿东西时,才发现了我。当时我无地自容,仿佛被人抓着现行的小偷,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而他的父母却大为感动,从此允许我把书拿回家去读。有了书,就有了深夜里偷偷点亮的一盏小油灯,有了被灯火映红的一张兴奋的小脸,有了梦境中一个个多姿多彩的童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