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文化来袭前方高能预警
2016年05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薛静
  现如今,每部爆款电视剧都会出现两个版本:一种是电视台每天晚间准时放映,父母辈坐在客厅沙发上认真观看的传统版;另一种则是次日各大网站上线,年轻人用以佐餐下饭,看到不吐不快时随手发一条评论的弹幕版。内容相同的影视作品,不同的打开方式,就进入了不同的世界。而技术带来的文化革命,又究竟是怎样的呢?
  “弹幕”最早源自日本的视频网站niconico动画,网友观看视频时的评论,不再是静态地罗列于网页下方,而是可以直接显示在正在播放的视频上。一条又一条的评论从屏幕上自右至左飞过,如同铺天盖地的子弹飞过形成的幕墙,于是军事中的“弹幕”便被赋予了文化上的新含义。岛国人民脑洞再大,不抵泱泱中华人口众多,弹幕技术被AcFun(简称A站)和bilibili(简称B站)两家视频网站引入中国后,弹幕文化便在中国蓬勃生长起来,从二次元动画到三次元直播,从冷门小视频到爆款电视剧,一个个屏幕外的网友化身为一条条视频上的弹幕,开启了网络文化的新时代。
  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出版与电视广播,网络时代的低门槛、高互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言论自由。弹幕与论坛跟帖、微博转发一样,成为表达看法、汇集同好的新形式。翻报纸、看电视,无论是发现什么令人“三观俱裂”的新闻报道,还是让人目不转睛的精彩剧集,你都没法立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身边的两三人交流,也会感觉不够过瘾。而到了网上,来自天南海北、不同阶层的网友汇聚于一篇帖子、一个微博、一段视频之下,畅快淋漓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你会第一次发现,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和你臭味相投的人,也竟然有这么多你打死也不认同的观念。人际关系从“血缘关系”转变为“趣缘关系”,借助技术网络,成就了人类交友。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天性,在水泥钢筋的时代,终于得到了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更耐人寻味的是,“发出评论”本身,也在解构着话语权威的力量。在掌握信息发布渠道的话语权威面前,个体很难以条分缕析的方式,实现彻底的辩驳,但却能够汇聚众人的力量,用短平快的重复、戏仿来呈现荒谬、解构权威。
  而对于弹幕而言,个体的话语力量进一步登堂入室,直接同步呈现在了视频之上。制作者与观看者之间的技术壁垒被打破,趋于平等的话语地位带来了网民充满创造性的狂欢。让人眼花缭乱的弹幕之中,其实自成体系。这其中,既有像往常一样寻找同好的“隔空握手”或者意见相左的“放学别走(等我打你)”,也有作为观影经验的友情提示“前方高能预警”,标示会有剧情高潮或者暴力、激情戏份,更有趣的是,弹幕在对自身内容充分利用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形态产生了充分的自觉:既然能够飘过视频之上,那么就与视频来个互动演技如何?于是,“弹幕护体”成了重要的表达形式。在去年的热播剧《伪装者》中,因为女主角实在演技堪忧,每次出场都自带尴尬,于是网友们每逢她出场的时刻都发出“弹幕护体”等大量内容相同的弹幕,人工遮挡女主角的脸,表达对这一角色和表演的不满。
  制作者与观看者之间,再也不只是“看”或“不看”的简单选项,在网络与数码时代,重放、复看、暂停、静音,本质上都是对原文本的解构。而弹幕的出现,则让这种话语平等更加显而易见:我的意见将存在于和你的视频同样的视野,甚至用弹幕作为“人工马赛克”与“人工着重号”来表达我的好恶。
  弹幕文化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不仅因为它的解构,更因为它的建构。在没有字幕的外国视频上,各种“野生字幕组”以弹幕形式留下中文翻译;多种语言混杂的影片里,学识渊博的网友们一人一句,集体译出更加完整准确的字幕。美剧《纸牌屋》这种充满美国政治文化背景的电视剧,有弹幕实时提供文化介绍,英剧《神探夏洛克》这类快节奏烧脑片,也有弹幕进行推理解说。因而,原先单薄的视频影片,被一层层的弹幕不断丰富,大家互为制作者、互为观看者,共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再创作。
  弹幕铺天盖地而来,其实内里大有乾坤。在国内鼻祖级弹幕网站bilibili中,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发送弹幕,而想要成为正式会员,则要先通过在线限时考试。考试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弹幕礼仪”,禁止人身攻击、禁止废话连发、禁止预先剧透……各位网友通过考试、“持证上岗”。网络空间有自由,发送弹幕有规则,正是在自由和规则之间,弹幕才能形成文化,文艺创作才能由自说自话、孤芳自赏形成和谐互动、百花齐放的良好生态。当然,人人都有关闭弹幕、独自欣赏的权利,但是,何妨打开弹幕,感受一下这个喧嚣世界中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异见与共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