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省的师徒对撕很难看
2016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师徒对撕又谱新篇章。在徒弟曹云金讨伐的檄文发出二十天之后,一直“真不放在心上”的师傅郭德纲也在昨日凌晨幽幽地祭出大招,以一篇题为《天涯犹在,不诉薄凉》的力作做出回应。刚刚消停下来的一场师徒捧逗,刹那间又被激活了。
  在这篇文采飞扬的雄文中,老郭以单口相声式的精彩叙事,看似云淡风轻地一一化解着“逆徒”对自己的指控,对收取高额学费、参演影视剧不给钱、张文顺赐云字、相声大赛罢赛等诸多事项给出了看上去不无说服力的解释,最后语重心长地“祝福”徒弟“前途光明万里鹏程”——“日后倘有马高蹬短水尽山穷,无人解难之时言语一声,都不管,我管你。”百忙之中的曹云金随即发微博强力还击——晒出了当年的学费发票等物证,并陈述了更多更生动的故事细节,以证明“我陈述的是事实,你骂的是闲街”。看来,这场“命中注定”的师徒对撕,一时半会儿难以收场。
  清官难断家务事。师徒反目成仇绝非一日之“功”,别说是普通“吃瓜群众”,就算是圈里人恐怕也难明就里。所以,虽然郭曹师徒毅然将“家丑”倒腾进了公共空间,但是,作为围观者,我们无力也不必揪着谁是谁非一探究竟。不管双方怎样巧舌如簧地为自己声辩,明眼人总会看到些许的本相——这两位其实没有一个自省的!
  作为老郭曾经的“儿徒”与后来的“叛徒”,小曹看似无可指摘,但从诸如耍酒疯、接私活、耍大牌等过往“事迹”上,从保留五六年前的微信、珍藏十多年前的发票的“有心”上,从控诉文字的刀刀见血与满满杀机上,人们看到的绝对不会是一个“问心无愧”的曹云金;作为小曹曾经的“师父”与当今相声界如日中天的“人物”,老郭看似无可厚非,但从骂骂咧咧清理门户的霸道上,从“不诉薄凉”字里行间的夹枪带棒阴损刻薄上,从对圈里圈外“敌人”的睚眦必报恶语相加以及对“那些见不得光的往事”的王顾左右闪烁其词上,人们看到的更不会是一个厚道宽容的郭德纲。
  郭德纲在谈到收徒标准时曾强调对人性的看重,并引用了业界前辈的一句名言以夫子自道:“我太爱相声了,但是我太厌恶这支队伍了,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之低下,令人想象不到、令人发指,但他们表面伪装得又极其高尚,这太可怕了。”这种痛心疾首的评语的背后,是一种俯视性的自信,一种人性上的自以为是。类似的自信,不仅老郭身上有,从小曹的理直气壮上,人们同样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曾几何时,人们更乐意从制度意义上谈论问题,从人性上探讨问题往往被视为“清谈”甚至笑谈。但是,很多时候,人的真正可笑之处恰恰就在于人性的“不自觉”。殊不知,一些人人性上的任何自以为是都是可笑的。大多数情况下,人即或有良知良能、善念善行,其中也不知夹杂与隐藏了多少“私货”。如果不能清醒地意识到人性的幽暗一面,人就不会有真正的自我省察与克制、谦卑与宽容、饶恕与忏悔。当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原本可以消解的矛盾就极易于因着各自在人性上无妄的自信而不断恶化,以至于酿出激烈的冲突与悲剧。
  试想,如果当初郭曹哪怕只有一方拥有这种人性上的自觉,这场可笑的师徒对撕还会发生吗?如果当下郭曹哪怕只有一方拥有这种人性上的自觉,这场可悲的师徒对撕还会这样继续下去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