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非遗博览会,来了48万人
本届非遗博览会交易额达4000余万元
2016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市民在博览会现场参观比赛作品。本报记者 于悦 摄
     本报9月25日讯(记者 于悦) 25日是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最后一天,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掀起了最后一轮参展高潮。据统计,本届非遗博览会参观人数达48万人次,交易额4000余万元,是历届非遗博览会中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
  本届博览会汇集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7所高校以及尼泊尔、泰国、日本等国家的800余项非遗项目,展出非遗作品14000件,涉及非遗项目近千项。共设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果展、非遗精品展、传统工艺项目比赛、民歌大赛、传统工艺振兴论坛、非遗学术成果展、各省区市非遗项目展示、国际手工艺产品交易展示、非遗大舞台、手工艺现场体验、美食大集、传统工艺制品、非遗衍生品展示交易等12项活动,其中非遗保护学术成果展属于首次。
  在25日上午国际会展中心的非遗大舞台上,从传统工艺项目比赛和民歌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被授予证书。民歌大赛经过评委会的复赛评审,最终有53组选手、共174人入围决赛。博览会期间,每天分别在博览会现场及齐鲁师范学院进行比赛。大赛分为多人组合、独唱、重唱、民歌改编、院校组等多种形式,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
  传统工艺项目比赛共设六个比赛项目,分别是泥面塑、草柳藤编、陶瓷手工成型、刺绣、竹编、剪纸。各赛项组委会发动全国的传统工艺从业者进行报名,经过初赛和决赛,评委会评出了各赛项的一、二、三等奖,并邀请部分参赛选手赴山东济南,在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进行技艺表演赛。
  21日、22日举行的传统工艺振兴论坛邀请了国内非遗保护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传统工艺振兴的理念和路径,为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供了理论支持。设有12个项目的美食飘香专区则让观众在参观博览会的同时,还能够品尝非遗美食,引来现场众多观众品尝购买,场面火爆,展会期间每天交易额达万元以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