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独狼”拿到驾照
近年来欧美恐袭事件袭击手段演变
2017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3日,位于伦敦的英国议会大厦降半旗悼念恐袭遇难者。 新华/路透
  22日,在英国伦敦,一名女子在救治一名伤者。 新华/路透
  22日,在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外,救援人员在救治一名袭击者。 新华/美联
     当地时间22日下午,英国伦敦市中心议会大厦附近发生恐袭事件,造成包括1名恐怖分子在内的至少5人死亡,约40人受伤。伤者中包括1名中国公民。这是伦敦自2005年7月地铁爆炸案以来遭遇的最惨重袭击事件。此次恐袭当天正值比利时布鲁塞尔连环爆炸事件一周年纪念日。据悉,凶手出生在英国,曾受英国军情五处调查,但不在监控名单中,此次系单独作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3日分别就伦敦恐袭事件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致慰问电,对恐怖袭击事件表示强烈谴责,对无辜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本报记者 赵恩霆

从团伙作案
到“独狼”行动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是恐怖分子团伙作案的“顶峰”,同时也是恐怖分子和具有极端思想人员发动恐怖袭击方式的“分水岭”。从那以后,“基地”、“伊斯兰国”等不同时期的主要恐怖组织为背景的,恐怖分子团伙作案的恐袭事件,逐渐演变为“独狼式”行动,即无恐怖组织背景、由一个极端分子单独实施恐怖袭击。
  这种演变,缘于“9·11”事件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迅速强化的反恐行动,并将这种非传统安全威胁视为重要防范对象,这使得恐怖组织再组织大规模恐袭事件的难度增加。随之,恐怖主义从早年由国家支持,变为“基地”等非国家行为体,再逐渐演变至“基地”分支和“独狼式”袭击者。
  在“9·11”事件十周年之际,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曾在讲话中提及,“独狼”袭击者受“仇恨意识”支配,同样给社会和普通民众带来很大伤害,而且又因为袭击者的孤立身份,使相关的预防及事后的调查都有较大难度。
  实际上,“独狼”袭击一直存在,且由1970年代的只有30件,骤增至自2000年以来的140起。在奥巴马上述讲话前不久,2011年7月22日,挪威奥斯陆发生爆炸枪击案,“独狼”凶手布雷维克先在挪威政府大楼前引爆汽车炸弹,随后又在临近奥斯陆的于特岛制造了枪击惨案,整个事件造成7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这是一次典型的“独狼”袭击,凶手布雷维克仇视多元文化,将不少欧洲政治人物列入袭击名单,号称要杀死数万人,甚至还想获取核武器,以此“拯救欧洲”。他还声称其所在的秘密组织在西欧有80名“独狼”准备发动袭击。
  奥斯陆恐袭开启欧洲“独狼”袭击多发期后,2013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另一起典型“独狼”兄弟自制高压锅爆炸装置作案,造成至少3人死亡、180多人受伤,此后美国“独狼”袭击进入高发态势。
  据悉,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凶手察尔纳耶夫兄弟,是从网络上学会制作简易高压锅爆炸装置的,被捕的弟弟焦哈尔·察尔纳耶夫在发动袭击前曾写下文字,称其与哥哥——发动袭击后被击毙——的行为是为被美国杀害的无辜穆斯林复仇。
  2016年5月,早已取代“基地”风头,成为恐怖组织代名词的“伊斯兰国”在网上发布了长达31分钟的音频,号召不能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支持者在欧美国家发起袭击。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极端分子不必再加入极端组织或前往中东,只需登录社交网站便能获取极端思想,行动也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这些“独狼”可能是对本国政府不满的极端分子,也可能是类似布雷维克那样的仇视外来文化的极端分子,也可能是吸收了极端思想的分子。正因如此,“独狼”袭击的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更难被防范。
从枪击和爆炸
到直接开车撞人

  去年12月,欧盟反恐专员德克尔绍韦将在向欧盟内政部长会议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参与“伊斯兰国”战斗的欧洲极端分子估计有5000人,其中30%至35%回流欧洲。据此计算,目前在欧洲本土的极端分子人数约为1750人,其中一些人很可能“奉命”在欧洲本土发动恐怖袭击。
  在难民危机的大背景下,欧洲的安全形势更趋严峻。而这一数字显然不包括始终生活在欧洲但从其他途径获取极端思想的“独狼”。近些年来,恐袭事件中的“独狼”身影越来越多,而且大多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但这些袭击者发动恐袭的手段仍以枪击或爆炸为主。
  2011年奥斯陆爆炸枪击案后,2012年3月,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发生一起“独狼”枪击案,袭击者为一阿尔及利亚裔男子。在法国等欧洲国家生活着大量中东、北非和西亚国家的移民及其后代,这一群体由于文化和宗教等原因,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并不顺利,并且更容易受到极端思想蛊惑发动袭击。
  美国面临的情况与欧洲类似。2013年7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附近的世纪影院发生“独狼”枪击案,造成12人死亡、70人受伤。凶手霍尔姆斯只有27岁,自称10岁起就迷恋杀人,还在住所自制了爆炸诱杀装置,用来针对调查人员。2016年6月12日,美国奥兰多“脉搏”夜店遭“独狼”枪击,凶手是一名反同性恋的阿富汗裔移民。
  2015年成了法国的“噩梦年”。这一年1月7日,巴黎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编辑部遭遇“独狼”恐袭,造成12人死亡。虽然凶手在逃,但随后“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声称策划了该案。同年11月13日,巴黎巴克兰剧院等地遭连环恐怖袭击,枪击和爆炸共造成13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法国连环恐袭后,欧洲主要城市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欧洲屡屡发生袭击事件。一年前的3月22日,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机场和地铁站发生连环爆炸案,这是“独狼”在“欧洲心脏”的一次重击,造成32人死亡、320人受伤。
  在布鲁塞尔连环恐袭事件后,欧洲“独狼”的袭击手段逐渐减少了枪支和炸弹的使用,转而改用更加简单粗暴的驾车冲撞。
  2016年7月14日夜,法国地中海沿岸城市尼斯的国庆日庆祝活动遭卡车冲撞袭击,袭击者驾驶一辆大卡车撞向观看烟花表演的人群,造成至少84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被击毙的“独狼”是31岁的突尼斯裔法国人布赫尔,“伊斯兰国”宣称策划了此次袭击。
  同年12月19日,德国柏林市中心的圣诞集市人群遭遇“独狼”驾驶卡车冲撞,造成12人死亡、约50人受伤。凶手是24岁的突尼斯人阿尼斯阿姆利,事发几天后他在意大利米兰被击毙。
  如今,伦敦恐袭事件再度复制了“独狼”驾车冲撞人群或目标的一幕,恐袭手段的演变也给各国反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知道恐怖主义并无国界,各国都必须对新形式恐袭保持高度警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