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单来啦,山东有16家影院被处罚
揭秘影院花样手段偷票房
2017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月21日,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下发处罚通报,全国326家影城被实施严厉处罚:返还票款,处罚责任人,其中126家情节特别严重的影城被停业整顿,此次山东共有16家影城受到处罚。这是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以来电影主管部门的首次执法行动,处罚瞒报票房影院数量之多、力度之大皆前所未有。

  本报记者 倪自放

山东3家影城
被停业整顿

  电影主管部门在对影院数据进行深入核实调查之后,根据《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对首批查出自2016年以来存在瞒报票房等违法行为的326家影院进行了通报和处罚,其中有126家影院被停业整顿。其中,中影桐乡嘉博影剧院等63家影院因瞒报票房超过100万元,情节特别严重,被责令自3月27日起停业整顿不少于90日,视整顿情况电影主管部门将重新核发其放映许可证。在这受罚的63家影城中,山东影城有3家,分别是山东省济南市美利亚国际影城、山东省章丘市凤凰影城大润发店、山东省滕州市乐达国际影城。
  浙江杭州塘栖新世界影城等63家影院因瞒报票房在5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情节严重,被责令自3月27日起停业整顿不少于60日。这63家影城中没有山东的影城。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星鑫国际影城等110家瞒报票房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影院,处被处以20万元的罚款。在受处罚的110家影城中,山东有13家。
  90家瞒报票房在10万元以下的影院,被内部通报警示。
  据悉,此次被查处的影院瞒报总票房不低于1.06亿元。
偷票房
用上“高科技”

  所谓的“偷票房”,是指电影院为了谋取私利,瞒报或者漏报观众人数的行为。如果一张电影票以100元计算,这100元里要上缴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5%(5元),上缴营业税3.3%(3.3元)。以上两项支出后,剩余91.7元由影院(院线)、制片(发行)方分成,影院能分到其中的50%多一点,接近50元。瞒报一张票的收入,影院将“独吞”100元。如果影院按比例瞒报票房,也能偷取部分票款。
  目前市场上“偷票房”的形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售票时不使用售票系统,用作废或者手写的电影票当作入场凭证;观众看的是甲片,影院给的却是乙片的电影票;将电影票的价格算进饮料和爆米花的费用中;票面价格低于实际价格,以及另加人工费等;使用双售票系统;私自对外租售影片。
  我省一位资深影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手写票之类的“没有科技含量”的偷票房手段目前已经不多,“现在影院都被要求在显著位置标明电影主管部门的举报电话,手写票这类偷票房手段,许多普通观众都已知晓,碰到这种情况观众很容易就可以举报。票面价格低于实际价格的情况也不多了,现在的票都有二维码,观众一扫描就可以发现价格是否有猫腻。”
  这位资深影院经理称,现在最为猖獗的偷票房手段是使用两套售票系统,“目前全国影院售票系统实行准入制,售票系统内的数字是受到主管部门监管的。有的影院就使用两套售票系统,一套正常接受监管,一些场次的售票则使用另一套售票系统,不接入网络,直接偷票房。影院是否使用双系统,观众是看不出来的。”除了双售票系统偷票房,单售票系统也可以通过植入插件,按比例截取票房。
三四线城市影院
成“重灾区”

  如此“高科技”的偷票房手段,怎么被查处了呢?上述受访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监管偷票房,其实一招就可以了,那就是核对各方上报的数据,“影院和网络售票平台的票房数据加起来是一个数据,电影院线上报给主管部门的数据是另外一个,如果前一个数据少于后一个数据,就是影院偷票房。”
  “偷票房”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对“偷票房”的久治不愈,此前业内人士多归咎于监管力度不够及无法可依,基本上只能依靠影院自律及协会和业内人士的倡议。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后,用法律处罚违法影院将成主要监管手段。
  记者查阅此次被查处的影院名单发现,大多数为县级影院,极少数位于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较为严重的“偷票房”仍在三四线城市。我省此次被通报处罚的瞒报票房过100万的三个影院,分别来自济南的长清区、章丘区以及滕州市,不是济南或青岛两大城市主城区内的主流影院。
  业内人士表示,三四线城市影院偷票房严重,与中国影院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无关系,随着一二线城市影院数量的饱和,影院增速放缓,更多的公司选择了在三四线城市布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为了更快收回投资成本,不少影院为此选择“偷票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