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孙立生给济宁少儿曲艺创作支招
少儿曲艺应多展示传统文化
2017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立生现场讲少儿曲艺创作的现状。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济宁3月22日讯(记者 汪泷) “他们表演的《孟母三迁》、《两个小伙伴》都很精彩。”22日,在山东省首届少儿曲艺创作培训班上,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孙立生说起南池小学学生表演的节目时说,济宁有很多曲艺方面的好苗子。在少儿曲艺发展方面,要在创作上下功夫。
  “现在的很多作品表达过于琐碎、说理强于故事、内容大于形式、成熟高于本性。”在当天的讲座上,孙立生以许多身边非常生动的例子,逐个分析目前少儿曲艺创作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他提出的许多好建议,让现场聆听的青年创作者们感触颇深。
  “济宁是传统文化发祥地,自古有‘曲乡艺海’之称,许多有名气的曲艺名家都是从济宁走出去的。”孙立生说,近两年济宁市群众艺术馆、市曲艺家协会在南池小学、霍家街小学等学校都开设了曲艺课程。“济宁模式”在全省各地的少儿曲艺发展方面走在了前面,“值得在省内外广泛推广”。 
  曲艺发展莫过于创作,孙立生建议,今后济宁市要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孔孟文化中有太多好的题材,要进一步深挖。同时,曲艺活动要成体系,“每个活动之间要有联系。”
  济宁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纪文杰表示,举办这次培训班也是艺术普及教育的一种路径,“而且出版《少儿快板教程》也意味着我们的少儿曲艺培训体系日趋完善。”今后群众艺术馆将力争把少儿曲艺推广到更多的学校,依托这本国内首本曲艺教材,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通过接触曲艺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