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标准”果冻藏猫腻,口大底小仍能“一口吞”
“小果冻”究竟何时能“长大”
2017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果冻底部最大直径仅3.2厘米。
     本报济宁3月23日讯(记者 康宇) 22日,3岁半男孩宁宁(化名)因气管吸入果冻窒息导致死亡。痛惜之余,更多人关注起了在售果冻的安全情况。23日,记者走访城区多家批发市场和大型商超发现,市面上销售的果冻大部分符合“字面”标准,却在形状上玩起了猫腻。
  23日上午,在城区一家超市里,各式各样的果冻摆在货架上。记者注意到,果冻都摆放在货架的底层,高度大多未超过1米。由于小尺寸果冻单价便宜、造型可爱,销路很好。因此,生产企业一直在大量生产。尽管噎人悲剧不断上演,但这种小型果冻却依然是各大商场的销售“宠儿”,摆放在儿童触手可及的位置。
  记者发现,在所有果冻包装的明显处都用红色字体注明了“勿一口吞食,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老人儿童须在监护下食用”的警示字样。
  在货架上,一个长条的排型果冻引人注意。该果冻由七个小果冻连成一条,果冻包装是知名的游戏形象,十分吸引小朋友。然而这个果冻的杯口最长直径仅3.2厘米,在包装上也没有标明净重,从外观上来看,是典型的“一口吞”果冻。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果冻看起来似乎都符合“国标”,但却经不起推敲。记者选购了一些果冻仔细测量发现,不少小型果冻都“字面”上合乎标准,但却在形状上玩起了猫腻。一家知名品牌袋装果冻,净含量是360g,一袋18粒,平均下来每颗果冻的净含量是20g。整个果冻的杯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杯口的最大直径为4厘米,杯底的直径不足2厘米。这种情况不是特例。记者购买了多种品牌的果冻进行实际测量,发现不少“大牌”果冻都是杯口的直径符合“国标”大于等于3.5cm,杯底的平均直径在2cm到2.5cm之间。

 □相关链接                                 
买到迷你果冻可举报
  记者发现,部分商家和市民对国家出台的果冻标准并不知情。“我听说过小果冻噎人的事件,但说起标准来还真不是很清楚。”店家陈女士说,自家商店位于新华路的一处小区内,孩子比较多,果冻很受小朋友欢迎。至于对果冻大小的标准,自己并不了解。采访中,不少市民对这一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甚至对噎人果冻的安全隐患不以为然。
  对此,济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杯形凝胶果冻杯口内径或杯口内侧最大长度应≥3.5厘米,长杯形凝胶果冻和条形凝胶果冻内容物的长度应≥6.0厘米,异形凝胶果冻的净含量应≥30克。如果发现市面上有销售的违规果冻,可以拨打食药监的监督电话12331举报。
      本报记者 康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