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传统文化“原点”受政德教育
济宁市疾控中心40名党员干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力量
2017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市疾控中心党员干部现场听教员讲解。
     本报济宁3月23日讯(记者 李倩 康宇 通讯员 丁一 刘烁) 在曲阜孔庙万仞宫墙下,听孔子故事;在孔府“戒贪图”前,学反腐倡廉;在邹城孟庙亚圣殿中,论仁政民本;在孟庙仁廉公勤“官箴碑”旁,思为官之道……22日,济宁市疾控中心40名党员干部齐聚济宁政德教育基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的力量。
  上午8点,在孔庙入口的万仞宫墙前,大家整齐列队,聆听现场教员介绍“万仞宫墙”背后的典故,仰望孔子人格伟岸和精神高远。围坐在杏坛,代表团的成员们在教员的带领下,一起思考学习的意义,感悟重实践不空谈的学习方法。在孔府孔氏家庙的族谱前,大家明白了“养亲、敬亲、安亲、祭亲”的“孝亲”含义。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以,子女对父母要有敬爱之心,那些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的官员,这时他们的父母又是什么样子?……”“要让父母安心,对于国家公职人员,就是要清正工作、造福一方。”在孔府孔庙家族谱前,现场教员的一席话让疾控中心的学员们频频点头,教员对“小孝事亲、大孝事国”的总结更是迎来一阵热烈掌声。
  “身临其境的感知、感悟,让我们耳目一新,真是一次非常棒的教育体验!”中心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以这种现场讲解的形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新颖、效果明显,使他们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加强道德修养、理解为政之德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济宁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相结合的政德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干部自身的为政能力,而且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干部来说,干部无德不政,从传统文化中,这种民本的思想、这种责任的担当、这种孝悌的精神、这种规矩的意识可以吸收。”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崔涛表示,面对疾控事业改革发展,如何提高统筹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如何充分发挥本单位职能优势,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和工作着力点?我们从传统当中汲取资源,汲取精华来帮助我们今天怎么样去执好政,去理好政,去服好务的,以此来提升党员干部的这种文化自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