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室来了几个“年轻人”
几位老同志负责诉前调解工作,每人每月调解结案20多件
2017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琪

  很多人还没退休,就已经开始设想退休后的生活;可有的人已经退休了,却更热爱上班的日子。在烟台龙口法院,就有这样几个退休的老人,他们不但不向往安逸的日子,反而天天按时上班,工作热情让年轻人都感叹。
  几位退休的老人来到陌生的法院,担任诉前调解工作近一年,工作成效明显,一年来经他们手调解结案的案子已有近800个。
  几位老同志在龙口法院调解室里合影。 本报记者 张琪 摄
  工作有热情,一年调解结案近800起
  3月9日下午近5点,龙口市人民法院调解室。原本人声鼎沸的这里,此时已经悄然无声。围坐在桌前的有4个人,他们正埋头于一摞摞卷宗里,梳理着一天的工作成果。
  还有4个月就要退休的张学强不时抬起头来看看几个“老哥哥”,他环视四周,会心一笑,又低下了头。
  张学强在法院负责的是诉前调解工作,是龙口市人民法院的审判员,他的工作就是为当事人在诉前进行调解,有的当事人听了他们的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案子就不立了。如此一来,当事人化解了矛盾,法院也减轻了工作负担,是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张学强抬头看的“老哥哥”,不是法院里的正式工作人员,而是法院从社会上外聘来的,他们已经从原来的岗位上退休,虽然个个都满头白发,但却是法院里的“年轻人”。
  他们几个私下里称呼,经常是“老张”长,“老李”短。
  张晋祝,62岁,从交通部门退休,之前当过人民陪审员,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
  李庆进,60岁,退休之前是教师,在学校里教过政治课。
  李忠强,67岁,退休教师。
  “我们退休了,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来法院工作,最主要还是有点事情做,我们自己也喜欢这个工作,案子调解成功了,我们自己感觉很有成就感。”李庆进这样告诉记者。
  龙口法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外聘调解员,他们经过了严格的遴选:“这几位调解员,有的是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有的具备很高的素质,所以我们选择他们来参与这项工作。经过他们的工作,我们一年有近800件案子在诉前调解完毕,这为法院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可小视。”
调解的案子半数以上是难断的家务事
  调解结案近800个,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张学强说:“我们法院的调解结案率在40%以上,这近800件案子就相当于一个规模很大的法庭了,每人每月调解结案20多件。”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法院工作的这一年,他们对这句话有了切实的体会,有些案件令他们始终难忘。
  来到法院的案件五花八门,夫妻双方过不下去了要离婚,兄弟姐妹因为养老问题翻了脸,等等。诸如此类的不少问题,本不至于闹到“打官司”的地步,但当事人最终闹得不可开交,需要有一个说理的地方。
  几位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调解的案子半数以上都是婚姻、养老为主的。说话间,张晋祝拿起了一面锦旗,“这是前几天一个老人送给我的,我参与调解了他的离婚案,他十分感激。”张晋祝说。
  案件是这样的:两位70多岁的老人闹离婚,双方结婚10多年,是半路夫妻,男方“倒插门”到女方家,因为双方生活不到一起,最终闹起了离婚。双方婚后的财产在女方掌握之中,男方面临被“净身出户”的境遇。
  老张接手这个案子,他了解到,如被净身出户,男方将无任何生活来源和居住地,将会流离失所,为此他多次做女方及其子女的工作,最终为男方争取了1.15万元的现金补偿,除了现金外,部分家当,煤气罐、电视机等都归了男方所有。为此,男方老人万分感激,于是送来了一面锦旗。
  “清官难断家务事啊,老辈儿的话没错。这个案子前前后后调节了3个星期,中间起过波折,有子女来闹,拍了桌子,对事先达成的协议反悔,调解成功不容易。”张晋祝这样说。
工作有技巧,察言观色也很重要
  3月10日,一大早,一对离婚夫妻来找到李忠强,双方是因为孩子的抚养费问题要打官司。当天,孩子的父亲同意将孩子的抚养费追加至每月800元。当事人来了前后不到5分钟,就达成了民事调解。李忠强脸上露出了笑容,满是自豪。
  有的案子案情并不复杂,但是调解起来的难度却不小。要想当好一个调解员,需要掌握的技巧也很多,“有耐心、公平公正、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还得会察言观色……”李忠强告诉记者。
  有一天,调解室又接到了一起离婚案,男女双方已经达成了离婚协议。李庆进说,“都说劝和不劝离,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来离婚的,我们肯定也要先调解。”
  可是,这对夫妻与众不同,女方站着一直抹眼泪,男方也跟着哭了起来,询问原因两人都不作答。看到夫妻俩这个样子,李庆进说,“今天我们先不办理了,你们想通后下周一再来吧。”
  婚没离成,夫妻俩回去了。周一上班时,这对夫妻又回来了,他们脸上带笑,一个劲儿地感谢调解员,“这婚俺们不离了,谢谢你们了。”随后,他们带着离婚材料,高高兴兴地走了。
老人、外地人优先调解,来的人面前都有一杯茶
  李庆进说:“我们调解的案子都不大,但是出于社会稳定、家庭安定的考虑,我们要不厌其烦。”
  老人们的努力,大家看在眼里,“老人耐心、细心,有爱心,有些案子往往不厌其烦地做工作,这才有了这么多的成果。”法院工作人员说道。
  曾有人在私下里议论,“这帮老头来就是打发时间的,还指望着他们办多少案子吗?”可是,经过一年的时间,大家都不这么看了,原来这几位老人是有真“功夫”的。
  据记者了解,这几位老人还有一个工作原则,每位来到调解室的人都有一杯茶水,老人、外地人有优先调解机会。
  福山区的张某在龙口某小区购置了一套二手房,双方已经签订合同,张某也将房款支付给对方,可是卖方李某突然反悔,要求张某再支付2万元的费用,否则不予交房,双方协调不成,张某将李某起诉至龙口法院。王某是原告的代理律师,他来龙口法院参与了案件的调解,最终不到一个小时,案子调解成功,这位律师感动得直竖大拇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