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膊纳凉,半小时最多被叮一口
青岛投2000万灭蚊效果显著,蚊密度已达国际C级标准
2017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7年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大会”在青岛召开。
     本报3月23日讯(记者 赵波) 青岛两年投资2000万灭蚊,蚊密度达到国家C级标准,市民赤膊在室外半小时内最多被叮一次。
  23日—25日,“2017年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大会”在青岛召开。青岛市爱卫办副主任刘海波介绍,青岛市财政两年累计投入9亿元推进农村改厕工作,2016年完成农村改厕36万座,2017年计划完成50万多座,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改厕全覆盖,彻底改变农村卫生面貌,清除蚊蝇滋生地,夏、秋季,组织开展以控制孳生地为重点的灭蚊蝇活动,动员物业、居委会以及广大居民集中参与灭蚊活动,填平楼院洼、坑、沟,翻缸倒罐防积水,防制幼虫滋生,全市共投入灭蚊消杀经费2000万余元,确保蚊密度控制在国家C级标准范围内。
  “生活在青岛还是比较幸福的,蚊虫比较少,传播性疾病也少。”青岛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消毒与病理生物防治科主任姜洪荣说,青岛蚊密度达到国家C级标准,意味着当人将胳膊暴露在室外半小时内蚊子叮咬不能大于1次,沿着水路1千米内不能有两只蚊子幼虫出现。
  “我们通常所说有害生物指影响人类健康的蚊子、老鼠、苍蝇、蜱虫、蟑螂、螨虫、白蚁等引起传播性疾病的害虫,比如,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等等可以通过蚊子传播,通过控制传播媒介数量,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我们做好这些害虫的防治,就可以切断很多疾病的传播途径。”姜洪荣说,青岛光蚊子种类就数十种,去年他们在莱西又新发现了两种新的蚊子,常型曼蚊就是其中之一。
  据介绍,青岛是国家卫生城市,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