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是那抹香
2017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青岛一中  高二一班  张乃千
  两桶油又如期而至。
  每年爷爷都会送两桶,17年来风雨无阻。
  因为油,我和爷爷有了第一次对话。“超市里也卖油啊,为什么年年来送?”“这是爷爷自己种的花生、亲手榨的油,和外面卖的不一样!”“是不是油里有爷爷的爱,所以吃起来更香?”我学着妈妈的话,爷爷却摸着我的头,叹了一口气。
  也因为油,爷爷和大伯有了第一次争吵。那年大伯决定在花生地里加一种新型肥料。电话打来,爷爷坚决不同意,反反复复问:“这样榨出的油,你敢吃吗?”爷爷匆匆赶回老家,却只保住了自己的地,因为全村都在推广这种药。
  我不禁唏嘘。早在宋代,聪明绝伦的中国人就地取材,花生、大豆、菜籽……油香四溢中孕育了独占鳌头的中华传统美食,更养育了健康聪慧的中华儿女,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一方文化。但又是从何时起,“地沟油”竟开始向我们的餐桌伸出魔爪!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油为安。可为何还有许多重复使用劣质油的黑心店主?你们的钱,是用别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换来的,你们污染的不是油,是老祖宗的脸!是否直到你们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才会痛心疾首,悔不当初?
  呜呼悲哉!于是,在这股浊流中依旧坚守底线的人们,造就了一片最美丽的风景。爷爷也是其中之一。
  带着这份坚定,他从此固执地守在了老家,守在了那片花生地里。“算了,你又能守住多少?还是随大流吧!”多少人这样劝他,爷爷沉默了许久,只说了一句话:“至少可以让我的孙女一直吃健康的油,只要我在!”
  我鼻头一酸。记忆中的这抹香,跨越十几载的光阴,不变的是浓浓的守望,让我想起《舌尖上的中国》里那深夜湖塘中的挖藕人、凌晨冰湖上的捕鱼者、做了一辈子虾酱的老奶奶……他们和爷爷一样,在这个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选择了做质朴健康的守望者,在喧嚣繁尘中,以最厚重的守,最认真的望,坚守着这个社会的一方净土。
  此时此刻,爷爷的花生又要开始种了吧,我知道从第一粒种子入土,爷爷会像热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日复一日地守在田头,松土、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直到那一颗颗饱满的花生出土,直到那一滴滴醇香丝滑的油儿入瓮。随着又一桶油的榨成,他的目光也越发执着。
  不仅是村坳里的爷爷,城里的许多人也在用自己的良心守护这千年的浓香。农科院油菜遗传改良团队,培育出40多个新品种;大街上打出“保证使用安全油”的店家越来越多;爸爸也在自己的食品公司建立了检验中心。
  做时代的清流,将爱与责任融入每一滴油,醉是那抹香。于是我看到了爷爷那纯朴而坚定的笑容,还有千家万户安心而幸福的笑脸。
  坚守的是道德底线,望见的是这个时代的喜乐安康。那抹香,流过岁月,历久弥香。
我眼中的我
  热爱读书,痴迷写作的我醉心于在一字一句中抒写成长的感悟,并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将来会怎样,要用力走下去才会知道,唯有坚持才能决定下一秒你的未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