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入!一岁男童误吞一元硬币
险些造成食管破裂,十多名医护人员齐上阵终于取出硬币
2017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医生们通过胃镜将男童误吞的硬币取出。
   文/片 本报记者 刘腾腾
  22日,平度一名1岁10个月大的男童误吞1元硬币,直径2.5厘米的硬币卡在孩子1.5厘米的食道中,由于孩子食道细嫩,吞食异物时间过长,随时会造成食道坏死、穿孔等严重后果,青岛市市立医院接诊后,儿科、消化科、胸外科、腔镜中心、麻醉科等专业的10多名医护人员经过合作,终于用胃镜将1元硬币取出,避免了男童遭受开胸取异物之苦。
一岁大男童误吞1元硬币
  3月22日,青岛市立医院集团本部儿科主任张瑞云正要结束一天的专家门诊下班,突然,五个家长抱着一个小男孩匆匆进入诊室,家长怀疑孩子是吃了什么东西,卡在某处了……只见孩子满面通红、无精打采、头靠在家长肩上,嘴一直张着流口水。家长急匆匆地告诉医生,小男孩叫贝贝(化名),1岁10个月,孩子在吃了早饭后突然出了问题,什么都不肯吃了,甚至连一口水都不肯喝,家长们赶紧带孩子赶往医院,到医院时孩子已经8个小时未进食。
  张瑞云立即为孩子快速查体,判断出孩子目前生命指征平稳。为了查清“异物”的准确位置,立即安排了胸部CT检查,几分钟后,孩子的影像学资料便传回诊室:一枚圆形的金属物,卡在孩子食管上段第一个狭窄处。
2.5厘米硬币卡在1.5厘米食道中
  诊断明确后,医生们决定在全麻下为孩子取出异物。但是,贝贝年龄太小了,细嫩的食道直径大约只有1.5厘米左右,即便使用婴儿胃镜,要将直径2.5厘米的1元硬币顺利取出来,也非常困难。而且,由于孩子吞食异物时间太长,周围水肿严重,如果操作太过用力,非常容易导致食道撕裂、大出血,会危及孩子的生命;用力小了,又“拽”不出来……
  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消化科、胸外科、腔镜中心、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从家里赶回医院,儿科负责贝贝的内科救治,将胃镜送入孩子食道,麻醉科做好全麻监护。夹住钱币之后,医护人员希望通过向外移动胃镜,能够把硬币取出来,但是,钱币周围的食管粘膜充血水肿非常严重,无论医护如何配合,硬币仍紧紧卡在食道的第一个狭窄段纹丝不动。
  此时,消化科内一科主任解祥军、胸外科主任张哲、耳鼻喉科辛露、吴珠等多名医生现场会诊之后,立即启动第二套“取异物”手术救治方案。解祥军决定尝试胃镜取异物,如果在取异物过程中,食道粘膜不可避免地出现撕裂,孩子命悬一线,胸外科将马上开胸救治。
十多名医护人员数十次尝试终于将硬币取出
  面对孩子食道水肿更加严重,轻轻触碰食道壁就会有轻微出血的困境,解祥军与持异物钳的护士密切配合,双手持器械,上臂悬在半空,从毫厘的希望中,做着锲而不舍的努力,夹住、滑脱,再夹住又滑脱,几十次的尝试、几十次的失败,终于,医护人员在又一次牢牢抓住硬币之后,找到了一个难得的最佳角度,缓缓转动胃镜、用力慢慢退镜,这枚“要命的硬币”最终被医护人员通过胃镜成功取出!贝贝得救了!硬币上面,已经被食道内液腐蚀得锈迹斑斑,如果当晚不能取出来,孩子的食管被腐蚀后,很可能出现食管破裂。
  次日凌晨零点过后,术后的贝贝被麻醉师和护士安全送回到儿科病房。
  呼吸机维持呼吸,麻醉药维持安静状态,监护仪监护生命指征,吸痰清理呼吸道,抗感染、抑酸、气道雾化吸入消除喉部炎症、维持血氧、酸碱、热量、液体、离子平衡,复查血气、血离子,在医护人员的救治下,贝贝终于转危为安。
硬币、纽扣最易被误食
  据介绍,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本部消化科和东院消化科接诊的成人“取异物”,一年超过100例。在儿童消化道异物方面,三年来已经成功完成200多例异物取出术,取出的异物包括硬币、纽扣、棒棒糖、枣核等。
  医生提醒,家中小物品一定要放到儿童触碰不到的地方,纽扣电池、小挂饰、硬币千万不要随手乱丢。另外,吞食的物品不同,对孩子胃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千万不要让小孩玩纽扣电池,一旦儿童发生误吞,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医院,接受正规救治,切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