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阳
——淄川区西河中心校打造“新三好”学生侧记
2017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陈伟
通讯员 王庆文

  近年来,淄川区西河中心校以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教育理念,以学生在学校“吃的好、学的好、玩的好”为工作目标,丰富载体,搭建平台,深入开展校园“新三好”学生创建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也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放心”食堂:
让学生吃的好

  “学校食堂建于2007年,就餐面积483平方米,每天有800余名师生在这里就餐,是第一批荣获‘淄博市示范性食堂’称号的农村学校食堂,2016年,被淄川区食品药品监督局评为食品安全动态A级等次,目前正在创建‘食安山东’餐饮服务品牌学校食堂……”教育开放月期间,食堂负责人向家长们介绍食堂的基本情况。
  “学校食堂事关学生身体健康,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树立问题导向意识,先后投资30万元全面改建食堂设施,更新厨房设备,充分满足了广大师生的就餐需求。此外,学校积极发挥食堂育人实效,从科学饮食、文明就餐、卫生保健等方面,重新建设食堂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学校科学划定中小学生就餐区域,从统一分餐、安静就餐、节约饭菜、剩菜入箱、餐具摆放、有序出门等层层落实,结合“红领巾”监督岗、“文明”餐桌评选活动,强化了学生养成教育,提高了学生文明素养。
  “自从孩子在学校食堂吃饭,不仅不挑食了,也学会了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感觉孩子进步很大,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对孩子的关怀和照顾。”五年级三班学生崔沅茜家长高兴地说。
高效课堂:
让学生学的好

  “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主要阵地,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是可造之材,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要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和潜能开发”。在学校教学工作专题会上,中心校班子在研讨中达成共识。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组织教师大胆创新,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一种名为“2253”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课堂的主流。“2253”并不是一种机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第一个“2”指的是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两种教学原则;第二个“2”指的是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两种学习形式;“5”指的是课堂五个环节:明确目标、独学质疑、互助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测评;“3”指的是三次学情调查。
  “自‘2253’课堂实施以来,把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各学习小组间的交流展示,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学生都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课堂,学习不再是被迫的,而是快乐的。”中心校分管教学负责人如是说。
多彩社团:
让学生玩的好

  在2016年山东省中小学生戏曲大赛中,来自西河中学的苏玉倩荣获初中组第一名。苏玉倩的获奖是学校“让学生成为‘玩家’”育人理念的充分体现。
  为了让学生玩出品位、玩出名堂,学校先后投资60余万元,对原小学教学楼进行整体改造,将以前的教室改建成20余个活动室,成立体育、音乐、美术、古诗文诵读、科学实践等5个社团,新配钢琴、古筝等多种活动器材,新建排球训练场,整修塑胶操场,校舍面貌焕然一新,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了场地保证。在此基础上,学校从在职教师、退休老教师中精心选聘专业特长教师,聘请民间艺人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担任兼职辅导员,充分满足了孩子自主发展的兴趣需要。
  “会玩”是当前学生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我们就是从激发学生的天性——‘玩’开始,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走出来,用‘玩’转化学习方式,让‘玩’成为一种学习状态,成为一种学习态度,成为学习的最高境界,真正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校生活中的‘玩家’”。西河中心校主要负责同志如是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