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定海神针”闪耀港珠澳大桥
潜水员如“水下蛟龙”精准指引,为超级工程增添了亮丽的烟台元素
2017年05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碧海蛟龙突击队。 通讯员 姜海波 摄
  本报5月2日讯(记者 张琪 通讯员 姜海波) 有世纪工程、“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称的港珠澳大桥经过了近8年时间的建设,即将实现全线贯通。记者获悉,一支来自烟台的队伍奋战在工程现场,他们堪称“定海神针”,闪耀在港珠澳大桥工程现场。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于5月2日早开始正式吊装,如果顺利完成工序,即意味着大桥隧道全部贯通合拢。在工程现场,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的工作人员正奋战在现场,他们的工作是进行岛遂工程潜水服务。 
  据悉,港珠澳大桥岛遂工程潜水服务,主要进行水下安装引导、障碍物清理、导向设备安装及工装设备拆除工作。岛遂工程是港珠澳大桥这个世纪工程的核心,而潜水作业又是岛隧工程最关键的工序,堪称关键中的关键。 
  潜水员们就像定海神针,在15米至40多米不等、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海底,精准地指引着112—180米长、38米宽、重7.4万吨的大型沉管,在海底实现完美对接,误差不超过5mm,难度可想而知。 
  在一艘潜水母船上,书有“碧海蛟龙突击队”的红色旗帜高高飘扬,潜水员张朋坐在甲板上,费力地穿上厚厚的潜水服,站起来登上脚蹼,在同伴的帮助下戴上了重重的潜水头盔,抬头望了望从各式船舶上伸到海底的锚钢丝,打了一个OK的手势,完美地纵身一跃,跳入了湛蓝的大海。他用手抓着导向绳,打动脚蹼,向深海中钻去,顷刻间,便不见了踪影。
  重达6000多吨的港珠澳大桥岛遂工程最终接头定于5月2日吊装,张朋与他的队友们必须在吊装前,将接头东西两侧的早已安放好的沉管对接口上的海生物、淤泥清理干净,并提前将导向液压千斤顶安装完毕。
  经两个半小时的海底高强度作业,张朋已几近虚脱,被同伴拖拽着拉上了甲板,潜水衣被迅速扒下,几个壮小伙抬着张朋跑进了减压舱。4年多来,张朋和他的队友们,克服了沉管对接工艺复杂、水深大、水流急、能见度低等诸多困难,深浅轻浮,宛如水下游龙,一次次测量,一次次精准定位,一次次对接,一次次成功,多次收到业主的表扬信和感谢信,为中国的超级工程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烟台元素。 
  特别是2015年,那是安装最艰苦的一年,处在深水深槽,潜水队沉着应对,全力奋战,高效完成10节沉管安装对接,创造了中国速度,且没出现一次失误,对接误差在毫米级,受到岛隧总经理部的高度赞扬,并获赠“潜水巨擘、钢铁之师,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锦旗。 
  张朋说,作为一名潜水员,这一辈子能参加这样一个巨型世纪工程建设,对得起自己对潜水员这个职业的选择了。“我希望等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后,能够开着车在桥上和隧道里走一走,拉上老婆孩子到三个城市转一转、旅旅游。我会骄傲地跟她们说,我们当年这里奋战了5年,为这座世纪工程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张朋笑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