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种甜瓜,过上“甜甜”活生
菏泽高新区一村庄抓党建促脱贫,依托甜瓜种植让贫困户脱贫
2017年05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曾经的贫困户付学灿在查看甜瓜长势。 本报记者 崔如坤 摄
       本报菏泽5月2日讯(记者 崔如坤) “去年在政府扶持下,种了两个甜瓜大棚,一年收入四万多元,日子过得再也不紧巴巴了!”说起村里的扶贫大棚,今年61岁的付学灿乐得合不拢嘴。
  付学灿是菏泽高新区万福办事处付堂行政村村民,该村2014年对贫困户调查摸底建档立册时,付学灿的名字被列其中。原来,付学灿因眼有残疾,视力不好,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在家仅靠种几亩薄田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甚至连五口之家的生活支出都不够。
  还好,2016年,付学灿所在的付堂行政村建设了扶贫甜瓜产业园,贫困户承包大棚种植,不仅租金低,还免费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等,“去年一个大棚租金才3500元,水、电、化肥和技术都免费给俺提供,还给找销路,真是省事又省心。”付学灿高兴地说,去年他一座大棚的利润达到了两万多元,“两个大棚就是四万多,算是摘了穷帽啦。”
  在付堂行政村,有不少像付学灿一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依靠扶贫甜瓜大棚,摆脱了贫困。该村村支书付洪建介绍说,村两委通过抓党建和产业促脱贫,先是在2016年多方整合资金80余万元,建设了拥有60个大棚的扶贫甜瓜产业园,同时鼓励有技术的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当年便实现了付学灿等6户贫困户,采取入园生产经营的方式,实现了自身脱贫。
  在产业脱贫过程中,党员们功不可没。付堂行政村70岁的老党员付德顺,有着40年的瓜果种植经验,曾长期在外地当技术员,后回到村里搞起瓜菜种植,带动了不少农户。尤其在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他和其他拥有丰富瓜菜种植经验的党员,积极在技术上帮扶贫困户,助力贫困户脱贫。
  除了建设扶贫甜瓜产业园,该村还建设了万福绿色庄园,一个占地200余亩,拥有60个高标准大棚的瓜菜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优先安排贫困户到庄园工作。
  近日,记者见到70岁的付德生老人时,他正在庄园看门。“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年龄大了没啥收入,现在一个月能拿1800块钱呢!”老人高兴地说,看门的活很轻松,还让他脱了贫。
  付洪建告诉记者,村委引导有轻微劳动能力的11名贫困户,采取就业帮扶的措施,进入园从事定植、整枝、授粉、采摘、包装等劳动,每人工资每天70元,按全年劳作5个月计算,每人年收入可增加万元左右。此外,针对大病致贫、年老体弱等丧失劳动能力的14名贫困户,采用效益分红的方式进行帮扶,依靠分红等收益每人每年可增收4000元左右。
  付堂行政村总户数210户,人口821人。2014年建档贫困户35户,贫困人口70人,是省级贫困村。如今,这个村通过抓党建、依托产业扶贫,已有17户成功脱贫,“剩余的贫困户也都能在今年实现脱贫。”付洪建信心满满地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