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人上人”少吃“苦中苦”
2017年05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昱

  近日,不断有培训机构因过度推行超前教育而被曝光,教育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整治应试教育问题这么多年,知名社会学家郑也夫所说的“教育军备竞赛”似乎越演越烈。说到底,这不过是对庞大社会竞争压力的一种投射和换算。家长逼迫孩子好好学习时,最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好好学习才能考个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这句话的背后是家长基于人生经验的“工作焦虑”——他们看到有些单位朝九晚五就能拿到高工资,而很多工作需要起早贪黑却收入微薄。虽然现实中找个“好工作”最具决定性的条件往往是一个家庭所能调用的“社会资源”,但对并无多少“资源”可拼的普通家庭而言,唯可指望的就只有让孩子拿个好文凭。这也是“教育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所在。
  由此,很多人会联想到德国,德国由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分流体系,可以很好地选拔有学习天分的孩子进入大学深造,而将另一部分孩子分流到职业教育中去,从而减轻每一个人在求学生涯中的痛苦和压力。这种做法曾经很受一些中国教育家的青睐,但近年来的引进尝试都失败了。在中国,技校依然是“差生学校”的代名词,拜之所赐,中国的技工专业化也迟迟未能成行。原因何在呢?归根结底,其实是中德两国的社会分配制度、职业理念使然,德国的不同工种间的收入差距不像中国这样悬殊,社会上也不存在某种职业是“人上人”的陈腐观念。正因如此,德国的家长和学生才能坦然接受教育体制的分流,而没有出现“教育军备竞赛”。
  如果我们真的心疼孩子,不愿意让他们在美丽的童年再吃太多的“苦中苦”,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恐怕在于加快推进职业平等、社会公平的步伐。只有当“人上人”的观念及其土壤不复存在时,学子们的“苦中苦”才能不消自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