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两城伏羲庙修缮竣工
系全国现存最早的北宋伏羲祭祀建筑,也是济宁现存最早的古建筑
2017年05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修缮后的微山两城伏羲庙(资料图)。
     本报济宁5月23日讯(见习记者 李锡巍 通讯员 梅艳峰 陈雷) 23日,全国现存最早的北宋伏羲祭祀建筑——微山两城伏羲庙修缮竣工,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焕然一新。
  去年4月,微山启动两城伏羲庙修缮保护工程。此次修缮工程主要修缮伏羲大殿、女娲殿及灵台,规整伏羲陵,整治院落以及周边环境整治绿化等。
  “黑风口,龙马道,哩哩啦啦的爷娘庙。”这首古老的歌谣诞生于沿凫山山系逶迤数十公里、众多密集的古代伏羲女娲祭祀庙宇(位于邹城郭里和微山两城之间)。其中在微山县两城镇的伏羲庙是济宁市现存最早的庙宇建筑,位于伏羲陵台之上,陵台长40.5米、宽34.6米,陵台四周条石砌垒,非常壮观。
  1993年和1995年,微山县有关部门曾对其大殿进行维修。2006年,省文物局又拨款20万元主要维修伏羲庙大殿。曲阜三孔古建队主要加固维修伏羲庙大殿,更换损坏的瓦件、木件和吻兽件。
  历史上的伏羲庙由伏羲庙古建筑群、伏羲洞和圣母池泉遗址构成。伏羲庙古建筑群始建年代不祥。南北朝时的《魏书·地形志》将伏羲庙作为名胜记载。唐代扩建,修缮大殿,并刻碑记载,后经战火损毁,宋代重修。庙宇内原有关帝殿、奎星阁、三圣阁、禅堂、钟鼓楼、大门和院墙等组成一个完整的院落,除伏羲殿、伏羲陵和皇井外皆毁于战乱。
  1995年那次维修,施工人员发现大殿石质内柱上刻着“时大宋熙宁七年……”等字样。这些字证明宋代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此庙有过大规模的修缮。庙内还有元、明、清时期留下修缮庙宇的石碑。虽然经历代修缮,但伏羲庙大殿依然保留北宋的石质内柱,斗栱、普拍枋等处仍保留着宋元特征。

远古的汶泗流域 伏羲氏族发祥地
  当日,首届伏羲文化旅游节开幕,当地还召开“伏羲文化与区域发展”研讨会。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邹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贾庆超介绍,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必然要从三皇五帝说起,其实,这三皇五帝都不是确指个体的人,而是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制部落的代表,三皇五帝之首为太昊伏羲。伏羲教人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创造文字,制定规矩,开启人类文明。
  史料上曾说,太昊伏羲‘都于陈’即河南淮阳。贾庆超曾表示,以邹鲁任城为中心的汶泗流域是太昊伏羲氏族的发祥地、大本营,从目前多种学科资料论证,应是确定无疑。
  “人类发祥的“三部曲”是以山为根,以水为源,依山傍水,沿河而居,然后才去开发大平原。”贾庆超说,也不可否认,在发展流布的过程当中有各种迂回、倒流的现象,不断分化、征战、兼并、融合、迁徙是正常的。河南淮阳地区属于黄泛冲积平原,文明不会起源很早,缺乏考古学的支持。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最早的当属平粮台遗址,出土了大汶口文化后期的器物,恰恰说明它属于大汶口文化的亚地方文化类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